农村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2-2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14篇

  在当下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14篇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1

  敦煌市肃州镇是城郊农业大镇,多年来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做了积极贡献,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后,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城郊农村经济,成为我镇亟需思考的问题。根据要求,通过对我镇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肃州镇基本情况

  肃州镇位于敦煌市西郊,东连市区沙州镇,西连青海石油管理基地,南靠敦七公路开发区,北与黄渠乡接壤,敦煌城区主干道阳关路横穿东西,新城区古城路南北贯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镇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现辖祁家桥、高台堡、魏家桥、肃州庙、板桥、武威庙、河州堡、孟家桥、杨家堡、姚家沟10个行政村, 5783户,2.1万人,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预计达到4.2亿元,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126元。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城郊型农业发展模式,核心就是以负责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举措,积极化解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综合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在发展城郊经济工作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一是在跳出农业抓农业方面,虽然确立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但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方面研究的还不全面,还存在协调性不强、统筹性不够的问题。由于受发展空间、思想观念、投入能力等诸多条件限制,规模化、优质化发展还停留在追求单位产出、单位效益这一层面上,综合运用生产、经营、销售、流通手段提高产出效益的实际招法还不多。由于受基地、规模、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化发展还不够平衡,农产品多属于初级加工,在跳出肃州、整合力量、集全市资源为我所用方面步子迈得还不大。二是在提高组织化程度方面,虽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对如何组织农民、如何发挥合作组织作用等问题研究的还不到位,还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扶持力度不大的问题。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的广大农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如何有效克服小家小户、单打独斗生产模式,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合作意识,不断提高面向市场、进入市场、驾驭市场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走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是当前推进"三农"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在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方面,虽然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对此进行了有力推进,但实际工作中对基层组织如何强化管理、如何调动积极性研究的'还不深入,还存在基础工作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就是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干部大多还停留在已有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之中,在组织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方面,一些农村干部还存在等靠思想、处于茫然状态,思想观念亟待转变,促进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亟待提高。四是在建立健全农村新型管理体制方面,虽然按照省市部署和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但实际工作中对新型管理体制的配套性、长效性、激励性研究的还不全面,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

  三、加速发展城郊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发展目标,走城郊城市化道路

  1、充分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做精有限资源农业。

  2、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生产为城市配套的蔬菜、畜禽等副食品类农副产品,搞活三产服务业,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郊农村经济体系。

  3、以城带乡,以乡促城。面对耕地逐年减少的现实,引导农民向城市集聚,以"城乡一体,共同发展"为目标,借鉴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治乡容村貌,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郊农村城市化、城郊农民市民化,使城郊农村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

  (二)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农村品牌效应

  1、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在种植结构上创特色。随着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延伸,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花卉农业、农业度假村成为发展城郊经济的捷径,每个地方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农业。

  2、坚持在发展上有特色,在特色上有差别,在差别上创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特色餐饮等产业,形成特色优势和规模效应,推动城郊型特色农业的发展。用工业化手段推进城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用工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把农业当工业抓、把农业当项目搞,实现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工业化发展。

  (三)我镇加快城郊经济发展的一些做法

  近年来,我镇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在发展城郊经济上形成了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按照"科学布局、扩张规模、完善功能、彰显魅力"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城郊的祁家桥、魏家桥、板桥等村发展以住宅、商贸、娱乐、餐饮为主的商贸服务业,助推城郊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祁家桥村一组开发建设高标准出租公寓和配套设施,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规划建设外来人口生活服务区和劳务市场。二是依托沿党河风情线和湿地公园优势,在祁家桥村、高台堡村发展以农家客栈、农家餐饮、田园采摘为主的农家旅游观光区。三是依托北外环线和敦格铁路过境及铁路货站建设,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矿产流通、物流中心为主的仓储物流集散区。四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通镇域内"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打造"四纵四横"的产业框架。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全市农业资源科学整合利用力度。通过优化全市农业生产力布局,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和完备的农业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全面整合全市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力量,建立行业与产业联动机制,构建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在全市形成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加大全市农业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制定全市新农村人才建设规划,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战略和城市人才服务农村战略,加快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涉农专业人才队伍、农村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是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品牌打造力度。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选择。要通过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制度的推行,对于解决农民贫困,实现“生有所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最近,笔者通过实地视察和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我县农村低保工作的现状

  我县位于xx山区,是全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之一。截止20xx年底,全县总人口44.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95万人,是个农业大县。20xx年全县财政收入7.8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533元。全县现有低保对象3161户4209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3055户4090人,城镇低保对象106户119人。全年发放保障金409.43万元,比上一年增加137.56万元。农村低保率为1.03%,月人均低保救助金为80.46元;城镇低保率为0.29%,月人均低保救助金为157.26元。

  近年来,我县低保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低保对象管理逐步规范,实现了低保对象管理动态化、低保标准增长自然化、低保资金发放社会化,基本上做到了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1、领导重视。

  县政府成立了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和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并将低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低保工作顺利进行。

  2、制度完善。

  我县从1998年开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先后出台了《xx县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xx县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范(试行)》等政策文件,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县民政局还专门编制了低保申请审批程序流程图,发放至各乡镇。各乡镇也根据县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低保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3、动态管理。

  县民政局严把进口、畅通出口,坚持每季度末召开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审批事宜,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各乡镇每年第三季度组织开展低保对象全面核查工作,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继续予以低保,对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及时予以注销,真正实现了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

  4、资金保障。

  低保资金列入县、乡镇两级财政预算,县财政负担90%,乡镇负担10%,乡镇配套部分先由县财政垫付,年终一次性向乡镇收取。低保资金划入低保资金专户,实行封闭式管理和社会化发放,保证了低保资金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县里还根据省政府[20xx]65号文件精神,每年6月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予以调整和提高。

  二、当前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亟待完善和规范。

  1、存在“错保、漏保”现象。

  有些是因宣传工作不到位,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有些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对低保申请的条件、程序不了解,使其丧失了应有的权利;有些是因村两委干部责任心不强,对低保工作不重视,没有把工作做细做实,导致应保的对象没有及时上报;有些是村干部出于人情关系,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从而出现“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有些是因违反计划生育等政策而丧失了资格等。

  2、操作程序不规范、不透明。

  有些乡镇、村(社区)在审核低保对象时没有经过集体研究,而是由个别干部确定;有些低保对象未经过公示或公示时间未满就上报;有些村干部不参照低保条件规定,而是与邻村、邻户对比,相对困难的就上报;有些村干部把自己的亲朋好友想方设法纳入低保;有些村干部在村双委换届选举中为了拉票,随意,把办理低保作为交换条件;有个别乡镇干部由于考虑个人关系,没有严格把关。

  3、家庭经济收入核定难。

  按政策规定,只有家庭经济收入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才可纳入低保范围。虽然我县也根据省、市、县有关规定制定了《xx县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范(试行)》,规定了家庭经济收入的计算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是收入难以货币化,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占比重大,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二是对低收入农户的储蓄、有价证券、隐性收入等难以合理核定;三是农户外出务工或临时收入有相当的不稳定性,计算起来比较困难。

  4、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主要以地方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补助以及县乡两级财政配套。近年来,由于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单一的资金来源使县乡财政的配套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我县9个省级贫困乡镇,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群众数量相对比其他乡镇多,所需配套资金数目也大,难于负担低保配套资金,要求取消配套资金的呼声很大。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其影响力强弱,直接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我社区通过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我社区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社区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我社区农民致富缺少好的“带头人”,社区老党员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党员的后备力量不足问题。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社区农村党员队伍中,35岁以下的仅占16.5% , 60岁以上的占35.8% ;大专以上学历仅占8.2 % ,初中及以下的占68.5%。社区党员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认识和判断,“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

  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社区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尽管社区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社区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

  (二)社区党组织干部培训机制缺乏。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工作新的尝试与探索,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缺乏对村级基层组织队伍干部的执政、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三)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还不够。组织凝聚力直接影响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凝聚力不够会导致党的政策在向农村推进过程中缺乏吸纳力和渗透力,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目前社区干部缺乏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能力。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一)把培养、选拔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放在社区党建工作的第一位。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社区党组织书记不仅是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带头人,还是全体村民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因此,培养、选拔好组织的带头人是解决当前组织建设难题的关键。抓住社区换届这一契机, 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

  (二)创新社区党组织管理模式,做好党员工作。随着社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党员从业多样、流动性强,社区党组织管理党员受到地域的限制,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困难,因此,可以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利用社区农业优势,在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里建立党的组织,特别是对致富愿望强烈、致富技能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体制。社区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社区党组织书记往往处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党支部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制订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方案,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社区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党建工作督导,把社区党建工作做在日常。党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和心血来潮,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把工作做在平常,经常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以党建工作来统领社区工作的全局,使“两委”班子始终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团结战斗、为民办实事的战斗堡垒。

  三、对《条例》存在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行了讨论与征求意见,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通过座谈社区党员干部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是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将其摆在应有位置,投入足够的精力;二是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抓得不紧,措施不力。

  第二,没有很好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一是宣传得不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还不了解。二是学习不够。基层干部对《条例》一知半解,不知道其中内容。三是贯彻不够。工作中落实得不扎实、不全面、不彻底,断章取义,取我所需,为我所用。

  同时针对以上的二个问题,社区将从以下方面为抓手,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社区党组织要切实负起责任,主动抓、自觉抓,下大力气,长抓不懈,抓紧抓好,坚持例会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落实好工作责任。二是社区党总支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坚持“一把手”抓党建,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二〉把贯彻《条例》作为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是要宣传和学习好《条例》。要通过专题讲座、专家讲解、实例解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理解和掌握《条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二是用《条例》来规范工作,调动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同时要把贯彻《条例》作为保证社区党总支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性文件,使两委会明白: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党组织有义务支持村民依法自治。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4

  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以下简称“两癌”)检查项目是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之一。为保障全县广大妇女健康,提高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20__年9月,__县被__省卫生厅确定为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项目县,该县自20__年9月份开始,启动全县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为35-64岁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24530人次。为更好地做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__县妇联通过走访、电话、座谈等形式,对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__县总人口49.万,女性人口22.2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8.3 %。为提高农村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__县先后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并下发了《__县20__-20xx年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实施方案》,本着实施政府实事工程惠民利民的宗旨,挖掘项目特色和亮点,结合“两癌”项目开展面向全县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作为实施项目的主体之一,__县妇联主动作为、沟通协调,与县妇幼保健院等卫生部门联合,对__县农村妇女开展了“两癌”免费普查救助。截止20xx年5月,本县适龄妇女人数:总数__0896人,其中城市20280人,农村100610人。近三年农村参加宫颈癌检查的妇女35260人,检查率35.04%,其中阴道镜检查964人,病理检查95人。通过检查,发现患有滴虫性阴道炎367人,患病率1.04%,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__3人,患病率3.18%,细菌性阴道病4337人,患病率__.3%,其它生殖道感染935人,患病率2.65%,检出癌前病变15人,发病率0.043%,宫颈癌4人,发病率0.011%,发现cin2级以上病变15人,发病率0.043%。农村参加乳腺检查的妇女6108人,检查率6.07%,其中乳腺彩超检查6108人,乳腺钼靶x线检查380人,病理检查1人,检出乳腺1人。检出乳腺纤维瘤36人,其他乳腺良性疾病340 人。

  一是宫颈癌变普查发病年龄偏大。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妇科肿瘤高发人群应是35岁至59岁的中年女性,但在该县的检查统计中发现宫颈癌患ⅲb者在50到56岁之间,子宫癌患者最小年龄33岁,年龄最大的为60岁,而35岁以下妇女患子宫癌0人。这些数据表明宫颈癌变发病无年龄限制。

  二是城郊区农村妇女患病率高于边远城区。对全县农村患两癌普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患病妇女中,城郊区农村妇女患病率高于边远城区,如:码市镇发现癌变2例;水囗镇发现癌变4例;小圩镇发现癌变也仅1例。三是年轻妇女患乳腺疾病增多。在检查中共发现35岁至45岁之间的妇女患乳腺疾病的居多,约有2389人,占乳腺疾病患者人群的21.2%,说明乳腺增生发病越来越年轻化。

  (一)部分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漠、知识匮乏。虽然“两癌”普查经各级政府、部门层层动员,但是大部分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对妇女病防治知识认识水平低,对宫颈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没有症状不需检查,有的甚至对查出的.异常情况不重视,不配合复诊工作,有的妇女甚至“讳疾忌医”担心被查出有病要进行治疗“麻烦”,被查出有病也拒不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还有部分妇女只对b超检查充满信任,认为只做b超就能解决问题了,对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抱有可疑态度。适龄妇女尤其是35—40岁的妇女一般都在外打工,这部分人群参检率较低。

  (二)后续治疗救助保障机制不到位。项目实施中,尤其在特困患病妇女的救助中,我们发现,很多患病妇女因为缺乏意识,担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领到医疗救助也不及时治疗,小病导致大病。就诊资料不注意收集,资料的不完善,导致本应得到救助的失去机会。

  (三)缺乏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治疗的政策措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落实,为农村妇女撑起了健康的“保护伞”。

  但我们认为,关注妇女健康不仅要重检查,更要重治疗。早筛查、早治疗是治疗“两癌”的关键,对提高妇女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成本都至关重要。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患病的农村妇女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农村妇女盼望得到免费的治疗,她们说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还不如不检查。但她们的家庭条件制约了她们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治疗。但目前没有关于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治疗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两癌”普查这一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下一步将: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宣传和培训,使她们进一步了解“两癌”项目有关政策。另一方面要制作“两癌”防治手册等,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可在电视台、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开设专栏,免费播放刊登公益公告,大力宣传“两癌”筛查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筛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要我筛查”为“我要筛查”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重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贫困妇女社会援助机制,努力争取多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设立农村贫困妇女“两癌”救助基金,帮助农村贫困妇女获得及时治疗。将农村妇女两癌治疗费用纳入农村新型医疗合作报销范围。启动政府援助、社会救助机制,利用社会慈善机构的力量,广泛对农村患有“两癌”农村妇女在县城区主要医院开设农村妇女妇科重症治疗绿色通道,让农村患有子宫、乳腺之类疾病的贫寒家庭能够看到一线生机。

  (三)列入专项常规检查。把“两癌”筛查作为医院一项常规性工作,在医院设立妇女“两癌”筛查门诊,在规定时间内免费筛查,使“两癌”患者无论在哪里治疗都可以得到一定救助,让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参与和支持重大妇幼卫生项目,提高项目的知晓率和美誉率,切实体现国家对广

  大农村妇女“得实惠、长受惠、普受惠”的政策福利。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5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必须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必须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的基本状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的财政收入就存在必须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潜力也有限。对于贴合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的地区,农民本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

  而使得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应当制定必须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潜力。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用心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透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务必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高效特色种植业。

  (二)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持续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超多的农产品经纪人,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状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

  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状况下,另辟途径,透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构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蔬菜、、生猪、家禽、等都能够透过合作形式构成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只有到达产业化、规模化,才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品牌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产品到达必须规模、知名度后,要引导树立名优品牌,进行注册保护,以品牌开辟市场、拓展销路。总结农村的繁荣,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作了超多的工作已改善农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所调查的资料作了必须的总结和归纳,针对我地的实际状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5、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

  6、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期望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尽一番力!

  这次早已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经济还不够发达,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十分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6

  通过调研,摸准实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全镇各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级班子现状

  目前,全镇46个村两委班子健全,能较好的开展工作。有的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能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重大村务工作议事工作机制较规范,均按照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来操作完成,党支部会议、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按时召开,遇有重大村务工作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征求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将工作交由村代会决议,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参政意识较强,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干群关系融洽。例如周官庄、兴业屯、李小里、罗位村等。有少数村班子战斗力不强,重大村务工作虽然也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也能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村班子也能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村级会议不能按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参政意识不强,导致有时议事程序走了近道,群众对村级班子存有一些意见,

  例如南康屯、西旧馆等。三是个别村家族、宗族派性严重、家族意见不统一,尽管村级班子征求了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对村务工作无法形成一致意见,导致有些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例如东梁各庄村。

  二、两委换届分析

  通过认真分析村级班子实际情况,对第四季度开展的`村级两委班子换届进行了预测分析。一是现任班子建设好、战斗力和凝聚力强、村级议事程序规范、党员群众代表参政意识较强的村,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能够顺利开展,能够选出群众拥护、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村级班子。二是党员、村民代表参政意识不强,村班子经过努力也能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村,换届选举存在一定的难度,要认真分析村情、班子状况,提前介入,力争按时完成。三是对于家族、宗族派性严重,意见较突出或信访问题突出的村,换届选举难度较大。

  三、换届选举的建议

  一是对于现任班子建设好、群众基础好、开展工作好的村级两委班子,通过宣传发动、召开会议、广播宣传、张贴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换届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公开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两委换届工作可以顺利完成,主要干部连选连任成功率较高。二是对于现任班子能力一般的村,要考虑班子成员任职调整,重点是考虑书记或村主任的合适人选,培养、选树典型,确保选举时选举出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三是对于宗族、家族派性严重的个别村,要提前掌握、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反复推敲、反复酝酿,力争让各家庭发言人之间达成一致意见,推选优秀的代表人,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在党员认可、代表公认、选民满意的基础上,选举胜出。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7

  最近,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对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学习,几天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华西村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亲耳聆听了华西村率先发展的先进经验,亲眼目睹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受很深,触动很大。华西的巨大发展变化不仅让我惊叹,也让我深思。更多的是华西村的发展经验,让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几点启示

  1、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西村经济的发展,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带头人。

  2、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华西村正是立足本地资源,从发展小五金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农村与农村的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资源优势也不一样,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符合本村的发展道路,才能走上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3、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必须要坚持制度创新。华西村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建立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的管理体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4、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华西村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把华西建成了年产值超过400亿元,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华西发展了,华西人富裕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农村要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做起。华西的证明,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二、今后工作的思考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前我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好班子,配强队伍。华西村之所以能够永葆先进,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绩,最关键的就是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领路人。我们要借鉴华西村的经验,一是要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着力打造村级领导核心。二是要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注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深化和拓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在武广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项目上发挥把好无职党员带头作用。三是在后备干部培养上,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保障班子队伍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制度管人、有章理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2、理顺思路,强化管理。要通过强化制度管理,进一步推进基层的民主建设,一方面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四民主二公开”制度。另一方面抓好党内民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交流,畅通联系渠道,让群众监督党员,评价党员,要广泛收集当前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的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本区的发展目标规划,力求使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达到群众满意。

  3、抓住关键,促进发展。目前,我区农村位于城郊结合部,正处于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大好时机,近3-5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前,规划好长远。首先,做好群众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讲课、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措施,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工作,真正培育一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让群众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划,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形成人人谋发展,人人思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依托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围绕区委提出的建设中部地区率先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强区的战略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好土地的最大效益。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是进一步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二是要加强依法治村,进一步提高新农村科学管理水平,以明确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村务工作流程,努力建立程序规范、便民高效、权责一致的一整套依法行政体制机制。三是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村级领导层的运行能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创新能力,通过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利用,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方面,华西的经济发展带给我们很多好的经验和思路,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长效机制问题。不可否认,老书记对华西村的巨大贡献,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村逐步发展壮大,规模在日益庞大,华西村合并了周围的10多个村,村党委现有31个支部,38名副书记,14个常委,10多名候补委员,村集体下设了50多家企业,人员结构和组织层次也在日益增多。老书记在华西村担任了48年的书记,个人影响力、控制力应该来说是深入人心、举足轻重,但是,个人的影响力和威信力在一个地方被过分的强调,当个人的控制力远大于一个群体的控制力之后,不知道是否是一件正常或不正常、合理或不合理的事情,一旦老书记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存在后,华西村是否仍然能够平稳、健康的发展,以前所隐藏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个人、集体和私营经济利益分配问题,华西中心村和大华西村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否会有所爆发,老书记培养起来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是否有能力驾驭这些复杂局面。个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建立一种更加长效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制来保障村级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多的应该体现出制度的、体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决策能力。

  2、激励机制问题。目前,华西村成立的5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老书记的子女或亲属,我们不过多的评价老书记的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是否可行,对我区是否有借鉴意义,但是,如何来保障村支两委成员的正常、合理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如何更好的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既保障村民集体的利益不被侵犯,也要保障好村支两委成员正常、合理的经济待遇是我们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不至于因为村级换届工作让一些村上干部的辛苦和努力付之东流,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环境问题。华西村的经济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华西村环境恶化趋势,我们也不容忽视,作为农村,山清水秀的田园景色正在发生变化,华西村正在承受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型的毛纺厂、钢板厂等工业企业的相继建立,企业规划的不合理,使得当地环境有恶化的趋势,空气混浊、水源变差,这对我区正在建设的新农村应该也是一个警示,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应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建设,更多的应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注重人居质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农村经济。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8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衡东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近期,衡东县档案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镇及部分涉农单位,采取现场查看、会议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衡东县是革命老区、农业大县,辖2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7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目前,全县建有23个乡镇档案室,1个乡镇档案馆(霞流镇),4个村级档案室。

  我局一直重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措施,有业务指导工作班子。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对农村医保、社保,农村低保、计生、户籍及新农村建设等档案进行上门指导,尤其是全县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我们更是把它当作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6月下旬,我局派出6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县林改办进行业务指导,至目前,时间持续3个多月未间断,帮助指导整理林改档案5万多户,极大是促进了全县林改档案的规范整理,得到了市、县林改部门的高度评价。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客观条件等诸多原因,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相对于档案工作的其他领域而言,仍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村级建档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要搞好这一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如何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人员、经费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农村档案工作才能巩固成果,稳步发展。

  二、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总的来讲,就是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和业务规范,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忽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部分乡镇没有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有的即使有分管领导,也是挂个名,心里不想档案工作,眼里没有档案工作,嘴里不讲档案工作,更谈不上把档案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工作议程、写入乡镇发展规划,造成档案工作没有经费保障,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没有可靠的保管保护设备设施,不能发挥对村级档案的监督指导作用等等。

  2、档案管理不规范。当前,尽管加大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部分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的档案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开始收集、保管一些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档案工作还是相当滞后,无论硬性设施还是软性条件都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不集中,文件材料往往是谁办理谁留存。二是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欠规范,也不向县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据了解,我县各乡镇89年以后形成的档案,目前全部存在各乡镇档案室,没有向县综合档案馆移交。三是档案保管条件差,保管保护基础设施十分简陋,根本谈不上防火、防潮、防盗等“九防”,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四是人员变动不交接,造成责任不明,档案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3、档案形成难,留存少,利用率低。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档案意识严重缺失:一些村干部一是把工作看得过于简单,会议上作“口头报告”,矛盾调处搞“口说为凭”,没有书面材料和记录;二是形成的文字材料不归档,如一些上报材料、村务公开材料、工程建设材料等,工作一完,档案不管,使得村里各类档案存留相对较少;三是虽然保存有部分档案资料,但只是在处理重要事件,或者解决切身利益和矛盾冲突时才想起来利用,平时很少有人问津。

  4、档案人员多为兼职且业务素质不高又斢动频繁。一方面,乡镇、村一级的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很少进行岗位培训和系统的业务学习,缺乏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如乡镇多是办公室秘书等兼任,村委会则是会计兼任。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只能完成本职工作,完全无暇顾及档案工作,履行的只是一个资料保管员的职责。另一方面,乡镇档案员斢动频繁,有的甚至是一年一换。由于新手不懂档案业务,想整理档案也无从下手,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造成档案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村级建档用档意识不强。当前,对于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不仅广大农民认识不够,就连很大一部分乡镇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也认为可有可无的。村干部和有关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知识,不能做到安全有序科学地保管和利用。

  二是没有专项档案管理资金。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其财力主要用于农业的再生产,真正用于档案工作的几乎为零。这是造成一些乡镇和行政村没有档案管理必要的设备设施,没有培训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要原因。

  三是制度不落实,监管难到位。一方面,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村会计对有关制度不了解,因此档案工作制度得不到落实。另一方面,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由于人员少、经费少、没有工作用车等原因,开展档案监督指导一般也只是到乡镇一级打止,村一级档案监督指导目前都是由机乡(镇)政府档案部门进行,而乡政府具体从事档案工作的一般是乡秘书,其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管或没有措施,或没有时间,或自己也是个“门外汉”根本谈不上指导和监管。造成即使有很完善的制度也不能督促落实的局面。

  三、加强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为切实解决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用好档案服务“三农”,落实好市局《关于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基础业务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精神,我们认为,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现实问题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

  ⑴县级人民政府成立“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级党委或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担任,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⑵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工作班子,负责农业农村档案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⑶乡镇要明确一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与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农村档案工作责任状。乡镇和行政村要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制定工作措施:

  ⑴县级人民政府要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与建设内容之中,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⑵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部门要把各乡镇和各涉农单位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并确定一个考核分值;

  ⑶明确年度档案工作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解决实际问题:

  ⑴县级人民政府每年按村平1000元的标准,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解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农村档案业务经费,并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⑵各涉农单位、乡(镇)、村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要保证档案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以及办公、培训、购置相应设施设备等所需资金;

  ⑶配备一台工作用车,确保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大力搞好农村档案宣传工作。宣传是农村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增强基层乡、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群众的档案意识就成为农村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是可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档案巡回展,利用农村赶集开展档案下乡等形式大力宣传。

  二是利用档案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通过有关人员现身说法,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

  三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五老”(即离任的老村干部、退休在村里居住的老职工、老退伍军人、老党员、老模范或致富能手)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档案工作义务宣传员。多管齐下,多种形式,有目的地宣传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的意义和档案有关法规知识,达到增强群众档案意识的目的。

  第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管,切实抓好业务指导工作。

  首先,要逐步建立乡镇一级档案馆,配备2名以上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并归口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从体制上、根本上解决对农村档案工作长期监管和指导的问题。

  其次,要健全制度,做到农村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人员变动后的交接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再次,建立“村档乡管村用”的村级档案工作机制。除条件特别好的村外,其他各村需要整理的档案资料全部移交到乡镇档案管理部门,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时间、经费、人员进行整理,并建立专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最后,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备工作用车,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和行政执法检查范畴,与县直单位、乡镇机关同等对待。

  第四,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

  农村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富贵财富,保护好这部分档案利于国家,惠及子孙,否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那些保管条件差,不能确保档案安全的单位,要根据档案法的精神,令其整改。县、乡镇、村都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应增加档案工作的投入,逐步配置、改善档案设备设施,使档案处于安全、良好的环境之中。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9

  为了真正掌握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真实现状,10月19日、20日,我们一行四人随机深入一处乡镇,对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座谈、走访、现场查看等形式,对两处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问卷情况分析

  1、书面问卷人数情况

  (1)初中学生书面问卷261人,其中初一88人(男生45人,女生43人),初二96人(男生48人,女生48人),初三77人(男生35人,女生42人)

  (2)初中教师书面问卷60人。

  (3)小学学生书面问卷281人,其中小学四年级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五年级84人(男生51人,女生33人),六年级83人(男生46人,女生37人)。

  (4)小学教师书面问卷28人。

  2、初中学生问卷情况

  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你认为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吗?选择“不了解”和“有安全隐患”的占到了72.9%。

  (2)学校有没有打架斗殴现象?选择“有”的占到了54%。

  (3)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法制教育吗?选择“从不”的占到了52.5%。

  (4)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安全教育吗?选择“没有”的占到了49.4%。

  (5)学校开展过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吗?回答“没有”的占55.6%。

  (6)你认为除班主任外的任课老师该不该管学生?27.2%的学生认为“不应该”。

  (7)学校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吗?52.1%的学生认为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8)学校驻地有无网吧?54%的学生选择了“有”,填写名字时,出现了两处。

  (9)学校有没有男女早恋现象?60.2%的同学认为“有”。(10)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同学殴打过?20.7%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1)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学校同学勒索过?9.5%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2)你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0.4%的同学从不交流,48.7%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34.5%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6.5%的父母不愿意听。

  (13)学校是否开过集中(全校或全年级)的家长会?72.8%的同学选择的是“从来没有”。

  (14)你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是谁?59%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21.8%选择的是父母,9.9%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9.9%选择的老师。

  3、初中教师问卷情况

  (1)对学生管理的问题。23%的教师认为“不敢管”。

  (2)解决学生矛盾的有效方式,27%的教师认为应该找双方的家长解决,5%的教师认为有时可以不管。

  (3)对于学校潜在的事故隐患,依次是:学生群殴打架,食堂卫生,宿舍管理,学生盗窃,师生矛盾,火灾隐患,交通隐患。

  (4)对于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32%的教师认可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50%的教师认可以家庭教育、法制教育为主,社会、学校教育为辅,10%的教师认为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8%的教师认为应该创造空间、多关心。

  (5)对于最应该关注的学生,58%的教师认为是性格孤僻的,25%的教师认为是双差生,17%的教师认为是单亲家庭。

  4、小学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关于打架斗殴现象,18.7%的同学认为有这种现象。

  (2)入学以来被同学殴打情况,18%的同学有关“一次以上的经历”。

  (3)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9.9%的同学从不交流,18%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62.2%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没有出现“父母不愿意听”的情况。

  (4)29.5%的同学认为“学校从来没有集中开过全年级或者全校的家长会”。

  (5)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33.1%选择的老师,四年级男生竟然没有一个选择教师;30.5%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 20.2%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16.2%选择的'是父母。

  5、小学教师问卷情况

  (1)关于管理学生问题,部分教师认为“不敢管”。

  (2)对于安全隐患,大多教师选择的交通隐患。

  (3)对于信息渠道对学生的影响,老师们的认识依次是:社会,家庭,电视,网络。

  二、座谈情况

  初中:

  (1)学生最难管的地方:首先是自我约束、自制能力差,逆反心理强。多数学生接受批评时态度较好,但是扭脸还是我行我素。个别学生对班主任和老师的批评有顶撞、死不认错的现象。其次是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俺不想上,大人非叫上不可”,是成绩差的学生的流行观点。三是理想信念缺乏,什么事都无所谓,即便是不良行为,也认识不到是错误的,是非观念模糊。

  (2)学生早恋现象个别存在,适当引导,与家长结合做通思想工作就能解决。说白了,处的时间长了,男女生之间仅仅是有好感,还没有到“恋”的程度。

  (3)学生拉帮结伙问题。个别存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团结帮助与哥们义气、见义勇为与一哄而上的区别,学生民事行为能力差,应该加强法制教育。

  (4)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班主任哪次班会都讲,但是学生认为老师就是教知识的,说了收效不大。组织全校集体上课,还要请校外的辅导,比如派出所或公安局的,才有效果。

  (5)学生群体基本上有五类:品学兼优的双优生、成绩差又不守纪律的双差生、守纪律成绩平平的中等生、留守少年、家庭不幸的学生。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达到自我教育。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朋友,平等交流,总认为是师生交流,注定是失败的交流。教师只有成了学生的朋友,学生才会给老师说真话、说实话,才会愿意向老师倾诉。现在家访的少了,通知家长到学校,往往家长不配合,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

  (6)学生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家庭熏陶很关键,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是啥大人啥孩子,学生的性格跟家庭有很大关系。学校的教育对学生起多大的作用,要看家庭的熏陶是相互补充还是相互抵触。通知家长到学校,有的家长不是配合,而是指责老师,俺孩子好好的,孩子交给学校了你没有给教好你负责任,有的家长抱怨老师耽误功夫,耽误种大棚、耽误养鸡。极少数家长对老师很不尊重。

  小学:

  (1)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交通安全。一是学校紧靠公路,二是有的学生离家远,自己骑车等。

  (2)多数教师认为通知家长到学校不如打个电话沟通一下方便,也可以在家庭作业上给家长留言。很多家长一听老师通知到学校,就感觉事情很大。学生放了学,家庭教育最关键。多数家庭仅仅满足于孩子写完作业,其他放任自流。

  (3)学生性格不同,大多数都很听话,但是性格倔强的、孤僻的哪个班都有,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4)安全教育要加强,要形成一个体系。

  三、安全工作比较突出的问题

  初中:

  1、交通安全。一是靠近公路,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欠缺。

  2、住宿生的安全问题。一是管理,二是人数多,三是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同学,四是出现个别夜不归宿的情况。

  3、操场安全问题。一是凹凸不平,二是体育器材。

  4、留守儿童问题。每班都有4-5人,自由性强,难管,个性强。

  5、饮食安全。伙房的管理问题,进货渠道问题。

  6、门岗。年龄大,处理问题迟缓。

  7、老师或者班主任,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没有耐心。

  8、晚自习的安全(住校生),有些社会“小青年”到学校来。平时也有,要钱、要物情况,“传染学生”。

  9、学生打架、斗殴现象。

  10、部分学生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溺爱孩子。

  小学:

  1、传染病的防治,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2、交通安全。主要是撤点并校,学生离家比较远,最远的四五里地,学生骑自行车,或者家长用摩托车、三轮车接送。另,需要过马路的学校。

  3、靠近河流,防溺水。

  4、学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强烈体育运动等容易导致问题。

  5、老师不敢管学生,出一点问题,家长就到学生大吵、大闹;

  6、门口的小摊点,饮食卫生问题;

  7、社会地痞、流氓到学校打骂校长、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周边环境不好。

  8、网吧问题。

  五、建议

  1、给学生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最好让公检法人员演讲;

  2、发放专题录像带等视频材料,供学生、老师学习;

  3、加大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一套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

  4、党委、政府和相关机构要给学校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5、开好“安全教育”课。

  6、关闭周边网吧,最好关闭所有网吧。

  7、取缔门口的小摊点,关注食品卫生。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透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XX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整理如下:

  一、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7年人均纯收入4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11

  一、 实践时间

  20xx年1月22日

  二、 实践对象

  阜阳市阜南县王店亲情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三、 实践方式

  问卷调查访问

  四、 实践目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村即使在发达的21世纪,依旧是一块落后、无知的地区。他们主要依赖家中的几亩土地生活,但随着目前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仅仅靠种地已不能解决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故在农村近9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极为普遍。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由其祖辈抚养照顾,而祖辈们在抚养的过程中大多溺爱孩子,他们通常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吃好穿暖就好。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而这方面的忽视,极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这些孩子长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难以得到满足,可能导致在心理上、行为上发生很大偏差。故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状况。而之所以选择亲情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是专门为留守儿童开办的学校。在这里,9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我们希望在这里获得最准确的数据。

  五、 实践内容

  (一)、问卷内容

  1、你平时和谁住在一起?

  a、和爸爸妈妈一起b、爸爸或妈妈其中一个

  c、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d、其他亲戚朋友(如叔叔婶婶等)

  e、自己一个人住

  2、他们平时对你学习要求严厉吗?(若第1题选E,则此题不需做)

  a、比较严厉,比较重视你的学习b、一般,管教并不是很严

  c、基本不管,只要身体健康就行,没有什么学习上的要求

  3、平时除了在学校学习,还经常做一些什么事?(可以选多于一个)

  a、在家帮忙做家务或下地干活

  b、看些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

  c、看电视或打游戏

  d、参加学校班级的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e、没什么事好做,不上课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如下河摸鱼等)

  4、一年里,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有多长?

  a、1个月一下b、1~2个月c、2~3个月d、3个月以上

  5、你想念爸爸妈妈吗?

  a、想b、不想

  6、爸妈回来时,会做一下哪些事情?(可以选择一个以上)

  a、给零花钱b、买新衣服、好吃的

  c、买些书籍或与学习有关的用品d、告诉你,让你好好学习

  7、你有讨厌的课吗?什么课?为什么?

  a、没有

  b、有,是______课(可以写多于一门)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校除了上课外,课余有没有组织一些活动、比赛?(如元旦晚会之类的活动等)

  a、有,很多b、有过,只是偶尔一两次c、几乎没有

  9、你有没有想过长大以后做什么?

  a、想过,长大以后要做___________(可填老师、医生、律师、飞行员、科学家等)

  b、想过,但是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

  c、没想过,到时候再说

  d、和父母一样出去打工

  10、你有没有特别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

  a、没有

  b、有,是__________(填人名)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的朋友、伙伴都是什么人?(可以选择一个以上)

  a、同校同班的同学b、社会上一些非学生人员

  12、你觉得你的老师们怎么样?(可以谈谈他们教课教得怎么样、平时对学生怎么样等等,

  13、你想对爸爸妈妈或现在和你住在一起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说出一个发生在你和老师、朋友或家人(包括现在和你住在一起的人)之间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让你感动的、开心的、生气的、悲伤的……简单说说即可。)

  (二)、问卷结果分析

  选项

  题数

  A

  B

  C

  D

  第一题单选

  13、4%

  71、7%

  16、5%

  (包括e)

  第二题单选

  63%

  31%

  6%

  第三题多选

  47%

  59%

  33%

  40%(包括e)

  第四题单选

  30%

  34%

  18%

  18%

  第五题单选

  98%

  2%

  第六题多选

  40%

  65%

  48%

  70%

  第七题单选

  60%

  40%

  第八题单选

  40%

  57%

  3%

  第九题单选

  73%

  17%

  4%

  6%

  第十题单选

  31%

  69%

  十一题单选

  91%

  17%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这些孩子们平常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可谓是少之又少。他们其实并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离开自己,但他们却很理解父母,明白父母在外打工很是不易。父母其实对他们的教育很是看重,但是忙于赚钱却也是无暇顾及。但这些孩子还算懂事,他们知道用功学习,知道学习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们很少有机会走出学校,他们还存在眼光狭隘、知识面窄、不谙世事登方面的问题。都说留守儿童苦,但今天我们才知道,他们苦的不是生活,不是穿不上新衣,吃不上鱼肉,玩不上玩具,他们苦在心理。很多心事他们没有父母在身边聆听,他们很孤单。但是却少有人去真正的关心这一点。

  (三)、留守儿童目前所具有的问题

  1、依赖心理严重,亟待培养自立自强意识: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寄宿制学校中的留守儿童对老师有较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把对父母的依赖转化在老师身上,在学习或生活上稍有困难就会首先求助于老师,。依赖心理太重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会让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懂得坚强,经不得挫折与困难。他们可能会凡事都依赖于他人,甚至没有别人的帮助则会一事无成、百无事事。

  2、对社暗面没有防范心理:因为是寄宿制的学校,这些孩子们平常的活动范围就是学校和家里,他们几乎没有机会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课堂上的正面教育,并没有让他们对社会上的众多不良现象有所了解和防范。他们单纯的思想,以及不谙世事的透明,根本意识不到这个社会的复杂。而这些让他们对社会少了最基本的提防和谨慎,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所诱惑。他们少有机会走进社会,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缺乏辩知能力,稍有不慎就会走错道路。

  3、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视:农村人的思想都很保守单一,通常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吃好穿暖就好,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只能由其祖辈或亲友监护,祖辈或亲友在监护的过程中大多溺爱孩子,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而学校在侧重教学管理的同时,很难实现与家长的沟通。这样“留守儿童”长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难以得到满足,致使在心理上、行为上发生了很大的偏差。大部分“留守儿童”不但学习上令人担忧,而且许多“留守儿童”还产生了孤僻任性、自私冷漠、判逆厌世等消极情绪;甚至养成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沉迷电视、游戏等不良行为。

  (四)、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具体情况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2、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3、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xx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4、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5、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六、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为期半天的问卷调查实践,我们从中得知,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他们苦的不是生活,是心。他们在想些什么,在渴望些什么,这些都有需要父母去聆听,可是他们的父母却常年在外奔波。他们只好将这些放在心里,默默地都自己承受,时间久了,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许多孩子还产生了孤僻任性,自私冷漠。叛逆厌世等消极情绪,甚至养成说谎、小偷小摸、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当我们面对这些孩子只是一味的轻视、责怪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对于他们,我们也有责任。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在社会上已经慢慢凸显,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但当我们还不能立刻提出解决方法时,请我们大家能够多花时间去关注这些孩子的心。他们缺乏的不是漂亮的衣服,高级的玩具,可口的饭菜,是真正的用心去交谈。

  20xx年1月25日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12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认识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全县各乡镇的社区建设进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县开工建设的15个社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9亿元。其中,市级7个重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5037亩,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xx年确定的2945套住房建设任务,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经达到1849套,占任务62.7%,已经建成住房521套,占任务17.69%,建成入住280户,占已建成9.5%。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其它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曹营、魏庄、龙头社区在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5个社区水、电、路同期配套,6个社区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同期进行绿化。此外,赵店的龙翔、赤眉的桃园、桃溪的英华、乍岖的乍岖湖等社区也都进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样板房建设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有部分乡镇在全县社区建设大局摆布上暂时规划在第二阶段的三类镇,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都成绩斐然,给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到平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习,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习。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习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习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习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党员干部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xx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政府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政府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平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政府(豫政办[]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62.7%,已经建成的只有17.7%,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71.6%,入住170户达56.6%,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近,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13

  近年来,在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要求,与先进的外市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农村规划建设工作欠账较多乡镇村屯规划相对滞后。

  一些乡镇、村屯没有建设规划,有的作出规划也没有很好实施,造成农村建房缺乏规范,标准低,随意性大,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农民居住分散,不仅占地多,也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大困难。农村生产企业布局散乱。一些乡村为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不顾设施配套条件,到处办企业、上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许多大的养殖场都建在村里、住宅院内,既影响了环境,又难以实现规模发展。政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向不合理。近两年,我市在村镇建设方面投入每年只有300万元,而且这些钱大多集中投向个别村镇。经济实力差的县乡两级财政投入较少,大多数村没有财力,致使目前我市少数示范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广大农村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人居环境落后。

  二、满足农民基本生存条件的设施十分缺乏农民吃水难问题仍很突出。

  目前,大部分农民靠自己打井,吃浅层地表水,氟、铁、锰等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在我们调研的15个村中,只有5个村上了自来水,其他村普遍吃水困难。有的村民得到几里路外挑水吃。就连地处近郊的千山区农村,也有很多地方吃水困难。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不安全比率为34,还有62的农民吃不上干净的`自来水。___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及自来水普及率全市农村海城台安岫岩千山自来水普及率xx自来水受益人口xxx(万人)饮用水安全和基本安全占农村人口比例xx很多偏远地方农民出行存在很大困难。我市农村大多数自然村没有通油路,还有72个行政村没有通油路。农村中原来修的大多是标准较低的砂石路,经过多年的使用破损严重。农村修路除国家和省投资外,其余为市、县、乡配套和农民自筹解决,而配套资金有时到位不好,资金缺口较大,只好借债修路,影响公路建设。已建成的公路,建管脱节,养护费用缺乏,养护问题较多,不利于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农村能源问题很大程度上没有根本解决。条件较好的部分乡村建了生物质燃气站,广大农村仍沿袭着传统的烧庄稼秸秆、林木大柴做饭取暖等生活方式。虽也有少部分烧煤,用液化气罐,但很多农民用不起。不少农村尝试过建沼气,但大多因技术、冬季温度低等原因不太成功。东部山区封山育林后,农民烧柴更困难。

  三、适应农村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需要的设施还很不足大多数乡村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没有统一收集处理,有的乡村有垃圾场但没有发挥作用,垃圾处理主要靠就地掩埋,或倒到河沟里。千山区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建立较好,但运一车垃圾到市羊耳峪垃圾场,要花100元。地处农村企业缺少环保设施。很多企业不上环保设备,有的上了也很少使用。一些采选矿、造纸、食品加工厂的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使河水变黑,山上植被遭破坏;一些养殖场的禽畜粪便随意堆积,严重污染环境。农村生产和发展用电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农电设备较落后,容量不足,供电质量差,配电成本高。海城、岫岩和千山区一些农村生产和企业用电存在困难。委员们建议:

  1、加快农村规划建设步伐,全面付诸行动。应尽快启动全市农村镇村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力量,落实编制经费。目前,各级农村都在编制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指导,统筹安排。及早确定具体建设标准模式、发展目标、达标时限,重点考核达标率,强调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首先,做好农村住房规划。规范提高住房标准,引导农民按规划逐渐建设适合北方特色、节能省地型住宅,由分散向集中发展;其次,要做好农村生产园区规划布局。逐步把工业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业集中建设在园区内,实现生产、生活相分离。政府应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并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动员企事业单位帮扶贫困乡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

  2、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尽快让农民吃上安全的饮用水。有关部门已编制了我市饮用水安全工程发展实施规划,应比以往投入更多的力量加快建设进程,尽管资金缺口较大,也应千方百计想办法力争提前完成。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市县财政应加大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引导,调动农民积极性,动员农民投工投劳,采取多种方式分批逐步解决。对于近郊农村离城市自来水管网较近的,应研究接入城市管网,避免重复建设。

  3、按时完成农村公路网建设,逐步解决农民出行难。我市农村行政村公路和其它一些老路改造,已被列入省市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并计划3年完成所有行政村通油路。应进一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公路建设资金,切实落实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保证按时足额到位,避免出现一些农村欠债修路的局面。对自然村公路建设也应尽快制定计划切实解决。尽快理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参照国家、省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细则,多方筹集养护费用,搞好公路养护和管理。

  4、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使农民用上清洁能源。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推广建设生物质燃气工程。认真总结我市农村推广沼气项目的成功范例和失败教训,学习借鉴外市地的经验做法,加强组织引导,建设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沼气项目。重点应在大型种植养殖场推行建设大型沼气池,在一些适宜的镇村先搞好试点,加强技术指导。在具备一定条件的近郊农村、县城、中心镇应逐步把城市天燃气工程向其延伸。同时,采取政策扶持,鼓励农村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5、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管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把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特别是偏远农村应尽快设置垃圾收集场、站、点,适当选址建设垃圾处理厂。可推广借鉴千山区的经验做法,建立垃圾统一清运管理系统。近期内应组织动员农村干部群众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集中治理影响较大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减免农村垃圾运进市里垃圾场的费用。环保部门应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敦促农村企业上环保设施,并严格监督其正常使用,实现达标排放。对破坏的植被、污染的河水应尽快治理恢复,还农村这片净土。

  6、下力量解决农村用电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积极协调省市电力部门,加大我市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增加用电容量,提高供电质量,改善一些重点乡镇的用电环境,对农村生产用电给予扶持。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14

  公安县是百湖之县、农业大县、水利大县,也是荆江分洪区所在地,特定的地理位臵和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水利工作在公安的极端重要性。作为水利工作的基础部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何,直接影响到公安农业的发展。今年7-8月的特大旱灾,全国各地受灾严重,公安县也不例外。据统计,全县受灾总面积最高达58.01万亩,其中水稻33.43万亩,棉花22.77万亩,其它1.81万亩,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受灾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损失程度之重均超历史。县农水专班在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确保工程设施安全和水位可调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过境洪水,最大限度开闸引水,基本形成“大沟大渠满,堰塘湖泊足”的抗旱有利格局。但由于时下大部分农村忽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缺失,内部沟渠不畅,排灌设施老化,水系破坏严重”等现象普遍,造成特殊年份旱灾有水灌不进,渍灾有水不能排的“望水兴叹”的尴尬局面,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着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省建行三万活动驻村组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沟渠不通,排灌受阻。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农村内部大沟大渠中有50%以上因为拦网、围坝、杂草、淤泥、违章建房、网箱养鳝、秸杆堵塞等多种因素引起沟渠不通,排灌受阻。涵管被秸杆、杂草堵死的情况时有发生;生产桥因杂物堵塞被冲垮的现象也不少见。此外,少数企业直接将工业污水偷排至沟渠,以及牲猪和水产等集约养殖污水的浸入,使灌进沟渠的水又遭受严重污染,导致沟内有水也无法灌溉农田。

  (二)设施老化,效益降低。一是中小泵站亟待升级改造。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县级以上泵站的升级改造,但乡镇内部各中、小泵站则因资金不足而难以得到有效升级、改造和更新。据统计,大部分乡镇泵站都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的长期超负荷运转,有的年久失修,很多都已无法保证正常运转,经常在抗旱排渍关键时期出现故障,严重影响抗灾的时效。二是电力设施老化,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虽然前些年全县实行了农网改造,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量逐渐增大,电力负荷逐年加重,特别是当前规模种养业日趋壮大,变压器容量过小、电线老化、线路故障时有发生。三是桥、涵、闸缺乏配套。部分早期修建的桥、涵、闸受当时设计标准限制,设备落后,加之年长月久,零件老化,已无力进行有效管控,导致水资源和电力浪费严重。

  (三)水系破坏,功能减弱。一是建设性破坏。荆东高速公路、荆岳铁路、江南高速公路等大型建设项目最近几年分别落户公安,已建和待建项目多、规模大。以荆东高速公路建设为例。该公路横贯章庄铺、狮子口、斑竹垱、夹竹园、斗湖堤、埠河等六个乡镇,其中在狮子口镇就有8处直接改变原有水系,使原本笔直的沟渠变得弯曲,原本弯曲的沟渠变得更加曲折,延长了排灌时间,增加了抗灾成本。二是开发性破坏。全县共有大小湖泊105个,有近30个改造成渔池,近10个高位荒湖通过围垦改造成农田。改造成渔池后,不仅水质受到污染,而且影响调蓄;围垦成农田后更加丧失了调蓄功能,破坏了生态平衡。如狮子口镇境内的王家大湖原是一块生态湿地,面积7200亩,有各种生物130多种。20年来通过逐年开发已全部改成农田和渔池,而相关基础设施未完全配套,一旦遇到特殊年份,涝则一片汪洋,旱则满天灰尘,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三是设计性破坏。近几年随着农业项目的增多,一部分项目在选址、设计时缺乏科学规划,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建工程难以发挥最大效益,有的甚至影响农业生产。如建于章庄铺镇和狮子口镇之间的外洈水滚水坝,每逢进入梅雨季节,就会造成上游松滋市、公安县狮子口镇等4个乡镇25万亩农田排渍受阻,抗灾成本成倍增加。四是自然性破坏。主要表现为塘堰湖泊自然淤积严重,池底逐年抬高,无法蓄水保水,基本丧失了调蓄功能。

  (四)调度乏力,协调艰难。乡镇一级水利部门在用水调度和农水建设过程中缺少强制措施,各类矛盾的'调处牵扯了水利专班大量精力。特别是抢排抢灌时期,村与村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往往会产生很大的矛盾。为最大限度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利益,乡镇的协调任务相当繁重。

  二、形成的原因

  (一)工程管理缺位。大部分沟渠堵塞都是因为管理不善引起的,造成管理不善有三个原因。一是管理乏力。乡镇一级水利工程及设施的管理权限属当地水利部门(水管所)或村民委员会,即镇级水利工程设施管理权属水管所,村级水利工程设施管理权属村民委员会。尽管现在有《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依据,但管理部门因缺少强制手段,执行总是难以到位,对渠道周边林农及群众随意将树枝、秸杆掀入沟渠中无强有力的约束处罚措施,只能以宣传教育为主。二是责任不明。除泵站、涵闸等工程设施明确了管理责任人外,沟渠基本无具体的管理人员。导致无人及时阻止破坏沟渠的行为。三是利益驱使。管理部门因经费不足,为补贴单位运转,将沟渠发养鱼、种树。虽然养鱼能消除大量杂草,但有的承包主实行精养后,不但水质受到污染,而且渠堤遭到严重破坏。有的林农在前三年幼林生长期套种作物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沟渠的淤塞。对湖泊的无序开发也是利益驱使所至。

  (二)筹资难度增加。农业税取消后,农村政策逐步规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外出打工人员骤增。随之而来的是兴办农村公益事业难。因群众难以组织,大办水利更难,现行的“两工”政策也很难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且筹工筹劳程序复杂,筹资额度不高,对水利建设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三)政府投入不足。尽管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对上争取对内安排,但总的投入仍然不够。20xx年虽然公安县财政列支内部农水建设补贴资金500万元,但也只能考虑到部分乡镇的部分工程,而且还需要乡镇拿出配套资金才能解决,对于村、组级内部沟渠清淤配套,政府财力根本顾及不到。

  (四)部门协调不够。部分涉农部门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到了不少项目,但对农业综合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缺乏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侧重强调自身利益,缺少统筹规划,没有做好农业和水利建设结合文章,致使已建项目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