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读后感

时间:2023-12-29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傩面》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傩面》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傩面》读后感

《傩面》读后感1

  刚开始读《傩面》这本书,是因为《傩面》这篇小数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并且书名非常奇特吸引了我,而当我读了不到十页之后,就被它那富有穿透力的剧情牢牢吸引住,禁不住一口气把它读完,读完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傩面》讲述的是贵州偏远山区猫跳河沿岸三个村庄的故事,三个村庄蛊镇、燕子峡、傩村,分别代表了贵州三种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蛊术、悬棺和傩戏。作者通过《蛊镇》这篇故事,将“蛊”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放置在虚构的小说里,说明了原始的“蛊”其实是一剂民间的药,维系着世间的人、情、事;作者通过《悬棺》这篇故事,描写了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正面冲突,燕子峡是蛊镇人放置棺材的地方,是死后安身之所,而城市却把它的手肆无忌惮地延伸到这里,把这神圣之所开发成了观光之地;作者通过《傩面》这篇故事,描写了以秦安顺与颜素容所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价值观、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交汇碰撞。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对存在与消亡、文明与原始、保护与放弃、传承与湮灭的讨论,蕴含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中的是对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的思考。作者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让时间流转,将神秘的地域文化融入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中,通过它们最后的传承人的命运轨迹来讲述这些传统文化的消亡和生养它们的土地——乡村的衰落。小说矛盾冲突迭起,每一步情节发展、每一个故事递进,都直指文明演变过程中世道人心的嬗变。那些手操传统技艺的人,蛊师、傩师和仰望悬棺的人,放不下的'是对信仰的虔诚。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对上述文化传承又将是毁灭性的打击。阅读这本书时,让人不禁对生僻传统文化的去留与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发出万千由衷的感慨;同时,也落入对“传承还是湮灭”这个关乎历史和未来问题的思考漩涡之中。

  传承还是湮灭,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冲击交汇的结果,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虽然没有点明,但是早已在他融入感情的情节描写中充分地展现出来,正如《傩面》结尾描述,最后一位傩师秦安顺去世,人去物毁,醒悟的颜素容从火堆中抢出“伏羲傩面”,可她已确诊为即将“叶落归根”的人,暗示着一些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已处于断崖之上,读完后不禁令人警醒和深思。

《傩面》读后感2

  先人的往生本已成为历史,后辈似乎无从知晓,中外多部小说均通过魔幻手法加以复原,颇似时光倒流,从而产生似真实幻的现场感。青年作家肖江虹的《傩面》就是这样一篇中篇小说力作,最大的亮点是将先人的往生与现实的观照相互融合,达到珍视生命而又溢出现世的艺术效果,值得大家抽空悦读。

  《傩面》与《蛊镇》、《悬棺》等小说构成民俗系列,但《傩面》又绝非简单的民俗小说。小说从黔中偏僻小村傩村入笔,即使耄耋老人平素近乎白痴,分不清辈分,误将孙辈认为自己的爹爹,他们在阳光驾临的日子里晾晒着,阳光温暖,倦意顿生,花白脑袋低垂,口水牵线长淌,可一旦套上傩戏面具,天地顷刻澄明,唱词精准到位。这就是傩戏的魅力之所在。

  秦安顺是傩村雕刻傩戏面具的传人,并且是傩村的引路灵童,会唱各种傩戏,颇受傩村男女老少的青睐。虽然秦安顺已七十出头,但眼明心亮,亲手雕刻的各种傩面深受外界推崇。在秦安顺着手雕刻谷神傩面时,迷幻之间,二十余年前离世的父母双亲劳作的身影浮现眼前,他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从而引发他感悟自己与离世的老伴和儿子相聚的时日将至。

  颜素容本是傩村的晚辈,由于外界的迷惑,在打工的过程中,染上不齿疾病回村。回村后,她不与父母交流,甚至恶语相加,似乎只是等死,因为她分明看见摆在堂屋正中的白色素棺和周围装点得少得可怜的柏枝,甚至联想到自己的法事与葬礼。她多次向秦安顺打听引路灵童看见的景象,随后在他家紫荆树上寻短见,幸好秦安顺及时赶回,救了她一命。颜素容告诉秦安顺自己活不久了,希望他能给自己唱个延寿傩,秦安顺说请求延寿之前必须消罪解结,自然要写上罪名,而颜素容不愿提及打工岁月和为人不齿的疾病。

  在刻画颜素容与秦安顺之间诸多交集的同时,小说运用魔幻的手法,通过秦安顺带上伏羲傩面,回溯时光,再现父母双亲的相识、相爱与婚后生活场面。这些先人的往生均与颜素容的回村生活相融合,巧妙将之与现实的观照合二为一,从而达到珍视生命而又溢出现世的艺术效果。

  秦安顺最终油灯枯竭,颜素容接过他的伏羲傩面,小说戛然而止。颜素容也想通过时光回溯了解父母双亲的.不易么?抑或隐喻外出打工青年洁身自好?肖江虹将此留白,相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回头再谈谈小说中民俗与语言。这些似乎有沈从文、汪曾祺等人的影子,从中不难看出经典作品对肖江虹的影响。从民俗小说的角度而言,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系列和汪曾祺的高邮小说系列可谓经典,肖江虹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傩面》决然承担起先人的往生与现实的观照,将人物语调、情境语感与叙述语韵完美融合,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傩面》读后感3

  今天分享的是贵州作家肖江虹的《傩面》,本书讲述了贵州三种重要民俗文化遗产,分别是傩戏、蛊术和悬棺,全书以动人的故事为形式,讲述了三者随时代变迁的发展消亡史。

  一、傩面

  蛊镇的傩村,终年雾气环绕,一群“老古董”一字排开,躺在青石板上翻晒,这是一年之中难得的暖阳,一“古物”们晒得皱皮腊干,不知谁拿出傩面具往上一套,一出精妙绝伦的傩戏就此展开……随着时代的发展,村中大批青年男女陆陆续续开始进城打拼,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选择留在繁华的城市,曾经热闹的傩村,如今凄凉萧瑟,只剩下一个个即将入土的老骨头,而曾经被傩村人视为生命的`傩戏,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在这时,傩面具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前来观赏采买,然而他们只是将傩面具,当作一件工艺品,一件旅游的纪念物件,并不知道面具的背后还隐藏着来自远古的神秘声音。秦安顺是傩村最后一个傩戏师,然而,他也老得不行了,在他死后,傩戏也终于失去了声音,画上了句号……

  二、蛊镇

  据说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守村人,蛊镇的守村人正是王昌林。他是蛊镇最后一个蛊师,也是全村老人的守护者。蛊镇四面环山,穷山恶水,年轻力壮的下一代们早早离开了这里,于是,这里成了老人村,于是,蛊神庙逐渐坍塌,城里距离蛊镇路途迢迢,许多蛊镇老人甚至等不到家中孩子回归就已经合眼归西,更有甚者,死去几日后才逐渐被人察觉。王昌林也老了,他想在生命弥留之际,为村庄做最后一点事,他一路在忙,一路也在回顾着年轻的记忆,曾经繁盛的蛊镇的记忆。

  三、悬棺

  燕子峡的每个男人都有一口属于自己的棺材,他们管它叫“老家”。自他们十四岁时起,就开始学着祖辈的生活方式,在崖壁上上下下攀爬,这已然成为他们生命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然而,随着水电站的建设,他们成了燕子峡最后一批攀岩人……

  书中的讲述,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故乡村庄,儿时的村庄总是很热闹的,大人们在田间地里耕种,孩子们

  成群结队满山乱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或许彩电代替广播时,或许是沥青覆盖泥路时,或许是汽车取代双脚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庄里的年轻人逐渐减少,赶集日里也只剩下稀稀散散部分人,数不清的青壮年远离故土,去往他乡。

  没了人气,房子也会迅速老去,再次回到故乡,才发现儿时那些土楼木房,如今要么变了模样,要么成了青苔野草的故乡,一路过去,竟看不见几个人影了,在喟叹惋惜的同时,始终无可奈何。

  如今才惊觉,人一旦离开了故土,家乡也就成了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