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回信》观后感

时间:2022-04-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天堂回信》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堂回信》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堂回信》观后感

《天堂回信》观后感1

  剧情像一壶浓茶,每沏一壶都有不同回味。

  李丁饰演的爷爷是一名邮差,因工作原因,年轻时无法陪伴儿子,这令笔者想起《那山,那人,那狗》中的父亲。在《那山》中,儿子接替了父亲的工作,父子仍旧难以团聚,而这部剧中的儿子在国外工作,情况极为相似。末尾处,爷爷临死前看着照片,追忆先逝的妻子,《那山》中的父亲亦时常思念妻子的过往。《天堂回信》可以说是《那山》的续集。

  邮局让退休的爷爷送一封信,这显然是情节上的BUG,但笼罩在童话氛围中,一切都合乎情理了,那是“寄往天堂的信。”送信时,大楼停电,爷爷为孙子做出榜样,教他尽职尽责。在《那山》中,父亲灌输给儿子,要尊重遵守邮路,也能引申为工作尽职尽责。两部影片又神一般的相似。

  信送错了人,收信人显然是位独居老人,而真正的收信人肯定也是。脑洞大开一下,“寄信人”一定也是独居老人。在影片中还有一位配角,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刘仲元饰演的“独坐老人”。收信人,寄信人,独坐老人,绝非映射空巢老人,而指向选择离开子女,独立生活的'老人们。

  爷爷(李丁)能享受隔代乐,全因儿子儿媳身居国外。当儿媳回国后,三代同堂的矛盾日渐显著,爷爷和独坐老人坐在一起,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在爷爷的坚持下,孙子接受了离别的现实,情节让观众难以抑制的潸然泪下,但爷爷无奈的选择,也是最理想的做法。笔者的某一篇影评也提过类似结论,两代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住的不远不近,彼此容易照顾,又能保持距离。

  当然,影片也有艺术的不合理性,设定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儿媳,和一位默默牺牲的爷爷。

  儿媳回国后,在车内与孩子亲热,全然不顾寒风凛冽中的爷爷。爷爷默默的等待,和处处小心,总让人联想到这家人发生过许多故事。

  在爷爷,儿媳,孙子的矛盾体中,两只金丝熊成了缓冲地带。可当金丝熊意外死亡后,孙子看着“老伙伴”不依不饶,儿媳强烈自责,爷爷却显得阴晴不定,心事重重了。

  好在,饭桌上儿媳做出了改变,面对儿子的冷暴力,做出让步。可是,满桌子的“西餐”暗示着矛盾依然存在,两代人方方面面的差异犹在,爷爷还是要面对现实。

  回到现实中,我们每一位观者都会处在,这个矛盾体中的某一环上,应当如何面对这种现实问题呢。影片表明了立场,爷爷在生日中含笑离去。爷爷留下的笑容,正是影片提出的警醒,生命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迟早解开,不要因此错过了相伴的时光。天堂是不会寄来回信的!

《天堂回信》观后感2

  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故宫午门前的广场上,晨晨和爷爷欢快地放着风筝。爷爷送晨晨去幼儿园,顽皮的晨晨要自己蹬三轮车。爷爷坐在后面,路人投来惊喜的目光。又一次,已退休的爷爷又穿上邮政制服,和晨晨一起送了一封“死信”,他们把一封收信人已故去的信用风筝放上天空,爷爷告诉晨晨:“他在天堂会收到的。”

  晨晨的爸爸、妈妈在国外工作。爷孙俩就这样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安宁、幸福。

  妈妈从国外回来了,要以全新的方法教育晨晨,要他学外语、弹钢琴,使爷孙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爷爷怕影响他们母子感情,不顾晨晨妈妈再三挽留,搬到原来自己住的地方去了。

  晨晨在家中思念爷爷,终于向爷爷的家跑去,他使劲敲门,哭喊着:“我恨妈妈,我恨钢琴,我没了风筝,没了老朋友,又没了爷爷。”躲在树旁的妈妈也潸然泪下。

  爷爷过生日了,晨晨和好朋友琳琳送来生日卡,他们又和爷爷一起放风筝了。夕阳如血,爷爷和孩子们回到家中,爷爷劳累的躺在摇椅里,永远地“睡去”了。

  晨晨和琳琳把生日卡放在风筝上,送上天空,他们虔诚地仰着头,等待着天堂的回信。

  一部风格清新,叙述流畅,情感深切的`儿童片。亲情是人的天性,很小很小的孩子就能感受到亲人们对他的抚爱和关心,并天然地以亲昵和依恋来回报。爷爷和晨晨之间的爱是祖孙式的,又是朋友式的。唯有如此,才能在其双向的交流中显出他们的人情和人格,显出他们的可爱。

  妈妈的形象很时代感,虽有新的生活观念,也想爱孩子,但不了解孩子,不懂得儿童心理;相反,还有某种拔苗助长式的"望子成龙"心理。爷爷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描绘得很好。他们两人在如何抚育晨晨方面吸不同的观念和做法,但他们都是有知识和通情达理的人,因而又能相互体谅和忍让。影片没有刻意去激化公媳矛盾,没有去追求因此而可能获得的戏剧效果,这在影片整体风格的把握上是得体的,高明的,也更适应儿童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儿童电影的基本要求。

  暶很好的接触和处理人的死亡这一主题。死亡对于儿童来说是比较难于理解的,本片把死亡现实童话化了,无宗教味,浪漫,虚拟;没有哭叫、挣扎、痛苦。房间里温馨,柔和的烛光,爷爷像平常小憩似的躺在椅子上,照片里是爷爷亲切的微笑――爷爷去了天堂。一切自然而平静,虽略有某种淡淡哀伤,但决无凄惨的刺激和恐惧。影片同时巧妙地提示孩子们,死亡是一个自然规律。

  演员的表演也真实生动,逗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