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日记

时间:2022-02-02 日记 我要投稿

春节的日记【热】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日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日记【热】

春节的日记1

  春节期间,我和弟弟都得到了新年礼物,是什么呢一把枪(当然不是真枪了)。那天吃完午饭,我和弟弟拿着枪冲出了门,还带了十几个气球,干什么当然是打气球啦。好久没玩过枪了,一见枪我的手就痒痒。

  户外天气不错,尽管是在严冬之时,暖暖的冬日却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风,是打枪的好天气。

  我费尽了力气,才吹起了几个气球。新气球太难吹,加上弟弟又在一旁兴奋得“袖手旁观”,我光是准备工作就花了十几分钟。我把气球挂在架子上,又定下了打气球的规则:两人轮流打,由弟弟先来打;打中个头的蓝气球得两分;打中黄气球得三分;打中个头最小的红气球得四分。

  弟弟拿起枪,似乎很专心地瞄准了一阵,只听“嘭”的一声响,一个黄气球应声炸裂,“哦,哦。我打中喽。我打中喽。”弟弟高兴得手舞足蹈。

  第二枪轮到我了,我瞄准了一会儿,一下子打到了一个红的,四分。我看弟弟的脸色一下子就转“阴”了下来。接下去由于心情不好,弟弟连续几枪都没打中一个气球,他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大嚷:“怎么回事。”还把嘴一歪着,看上去,嘴上还能挂个瓶子呢。

  天气越来越热,我一看瞄准镜便头昏脑胀,那气球也不给面子,一个接一个的.炸了,弟弟就在计分本上写写画画……到了最后我一核对,咦,怎么少了几个然后加上炸掉的再算,他得分比我多,咦啊哈,原来弟弟把炸掉的气球全加到他的得分里了。好呀。你这个小鬼。本来说好炸掉的气球平均分,你又……他倒一本正经地说:“你是哥哥,应该让弟弟……”弄得我哭笑不得。

  “打靶”结束,在回家的路上,弟弟边跑边喊:“我比哥哥打得多喽。”我们一起开心地笑了。

  尽管我们“打靶”只有一会儿时间,却也弄得手臂酸疼。我想解放军叔叔在祖国边疆天天站岗放哨,是多么辛苦呀。他们春节也回不了家和亲人团聚,我一定要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解放军叔叔的精神来鼓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春节的日记2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今年的春节,家里来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春节的日记3

  羊年的春节来了,我属羊,我的本命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去了秦淮河旁的夫子庙迎接春的到来,感受春的气息。

  迎着新年的第一轮朝阳我们来到了夫子庙,牌匾下显赫的春字跃然在目,春字两旁的祥云图中羊儿欢腾跳跃,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十年了,田田都12岁了,我们一家还在这儿拍张合影吧!妈妈牵着我挽着爸爸,咔嚓,一张全家福,见证了我成长,定格了20xx羊年的春

  还是十年前的夫子庙,还是我们一家人,那桥、那灯、那亭台楼阁看似没变,但沐浴着春的阳光,它们沧桑变化,分明更生机勃发,熠熠生辉。这是春的活力,这是时代的发展!

  时近正午,夫子庙已经是人山人海,老的、小的、中国人、外国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春风般的笑脸,我猜他们的心里都装着满满的喜事吧!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边走边看。有时停下来买点特色小吃尝尝,如状元豆;有时停下来欣赏路边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最后妈妈为了新年讨个好彩头,给我买了一顶状元帽。

  夜幕初垂,夫子庙的花灯就全点亮了,花灯掩映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好看极了!正是坐船的大好时机。我们买了画舫船的票,画舫船是一种装饰精致的小船,用它来夜游秦淮河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船在航行中要经过很多桥,每座桥都有它的.一段历史和传说。其中最神奇的要数文德桥,因为它处在正日子午线上,所以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的午夜前后,在文德桥东西两侧的秦淮河上各有半边月亮,又称文德分月,这种其妙的景观令人惊叹,也让我对古时的能工巧匠们充满了敬佩!文德桥对应的是武定桥,夫子庙是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明太祖朱元璋为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命令文官在过文德桥的时候必须下轿,武官经过武定桥时必须下马,以表示对孔子的尊敬。

  之后我们又看到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家的后花园—白鹭洲公园,还有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故居。还有江南一带举行乡试、会试的考场—江南贡院,这座考场有30万平方米那么大,有2万多间的考间,每个考间不足15平方米,真小啊!

  坐着画舫船,看着秦淮河两边美丽的夜景,耳边听着娓娓道来的历史传说,已经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画舫船已经靠岸了,但我的脑海还一直在秦淮河的历史中畅游!

  河两岸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映红了人们的脸庞,画壁上两条金碧辉煌的巨龙述说着家乡的巨变,半空中绽放的礼花奏起了春的序曲

  

春节的日记4

  照往常的规矩,我家乡的新春大约在立春前一天就开始了。这天,家家户户很是忙碌,都要灌香肠,晒腊肉,然后贮存起来,等到新年过后再吃。

  都说腊月是最繁忙之时,果不其然。一月之内要大扫除、置年货、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每一家都不例外,可不累坏了呢!

  过年的需求准备完了,也就差不多到除夕了。

  三十这晚,最是团圆。人们都会和至亲的人或好友一块儿吃美味的年夜饭,好不热闹。屋里热闹了,外边儿也不闲着。不一会儿,便是鞭炮声响彻云霄。这声音不仅响,而且连绵不断,似是在提醒着人们今晚要为长辈守岁。就这样,每年我都昏昏沉沉地熬了一夜。

  守完岁,就想睡个好觉?可没那么容易!正月初一这天,要早早的起床,向长辈问好、祝福呢!

  清早,必是先要将早餐送入肚中。早餐,两字听起来熟悉又简单。但在我的家乡,正月初一的早餐可是有讲究的:要吃鸡蛋,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如意;还要吃菜包,象征着这一年会招财进宝;当然,吃我家乡的特产——灯芯糕是最必须的,因为这象征着一年的职业学习节节高升。

  吃完这复杂的'早餐,就该去给长辈们拜年了。说实话,其实我最喜欢做这“奉承”事儿了。因为,只要对长辈说句新年祝词,便可得到压岁钱和长辈给予的幸福平安,岂不甚好?

  正月初一至初七,都是奔波之日。这七天,要去向每一家亲戚拜新年、话祝福。

  终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这天。大家都将年前准备好的汤圆和腊月晒的香肠腊肉拿出来与亲戚朋友分享品尝。储藏过一月有余的香肠腊肉,此时已是色香味俱全了。就闻一下、尝一口,便是如何都无法停筷了。品尝完这至高的美味后,便该去逛庙会,猜灯谜。与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完这新春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六早上,已是新春离去之时。大人该去就职工作,小孩也要背起书包上学去。虽然新春过完了,可我还在回味之中……

春节的日记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工夫,365天就已经悄然离去了,我们挥手向它告别,迎接20xx年的到来。街上一片繁华,人山人海、张灯结彩,多么喜庆,多么喜气洋洋。人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大年三十早上,我们一家人早早起了床。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贴倒福。火红火红的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期望,更寄托着人们对家人的祝福。中国人的习俗总不忘,门前总要贴一张倒福,这表示新年到了,福也到了。啊!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福字,却包含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包容了人们美好的憧憬。

  过年了,吃年夜饭是中国人最有意义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顿饭。听,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组成了一首“餐具交响曲”。瞧,餐桌上摆满了美味的佳肴,有香喷喷的可乐鸡翅,有酸甜可口的糖酣排骨,还有色香味俱全的清蒸螃蟹让我垂涎三尺,这都是我家大厨妈妈烧的。酒桌上,“酒逢知已千杯少”,爸爸拿着红酒杯与亲朋好友一起干杯,一起相互祝愿来年的幸福,他们谈笑风生,过年的味道浓极了!

  天还没暗下来,鞭炮声就响了起来,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此刻我再也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拿了鞭炮,跑下楼,迫不及待地要把这春天的蓓蕾放上天空。可是,烟花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只仅仅在空中停留了几秒中的时间,烟花就已经消失得烟消云散,无影无踪。我来不及欣赏,来不及记忆,来不及赞美,甚至来不及将它定格在我的相机里。

  正月初一,又是个快乐的日子。今天我起了个大早,就去外公外婆家半拜年了。外公、外婆、舅舅都塞给了我红包,祝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我拿着一大叠红包,别提有多开心了,就仿佛变成了一个大富翁。我们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啊!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春节的日记6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而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春节里最重要的节目。吃—— —是过年的一大特色,它和喜庆的鞭炮、吉祥的春联、祝福的拜年、幸运的红包一样,闪耀着浓郁的年味儿。

  在鼠年春节里,我家除夕夜的年夜饭和别人家一样富足丰盛,有大富大贵的白切鸡、吉祥如意的扣肉、富足有余的五柳鱼、团团圆圆的酿豆腐等家庭传统菜肴,这些老花样是镇桌之宝,哪怕不吃也要做好摆上桌。硕大的餐桌中央的.火锅热气腾腾,散发出鸡汤味、蘑菇味、海鲜味。人们下筷最多的还是爽口的芙蓉酥、时令的春卷、绿油油的青菜……大家都认为菜越多越好,是几天都吃不完,这才叫过年。传统习俗讲的是年味,年年有余才会兴旺,剩了表示来年有得吃,所以年夜饭家家户户都是预多不预少。可是要是天气不好,翻南风,吃不完的食物就容易变质,造成浪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每天吃的都像过年一样,大鱼大肉,在人们的舌尖上几乎没有了诱惑。吃,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人们还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舌尖上开始自我约束,以清淡、低脂为主,形成从舌尖向足尖上的转移,迈开自己的足尖向锻炼要健康。国家政府也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形成环保节约的新风尚。我们知道,实际上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节约食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澳大利亚人自助食物在手中,吃完才上新食物;墨西哥人不爱面子爱打包。而我国自古对食物就有节约的习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我们为何不借鉴呢?不浪费食物,就是从我们家庭的餐桌做起,做到不剩饭、不剩菜,不浪费食物,吃多少做多少,养成不浪费粮食的良好习惯。

  鼠年初三,我们家族聚会的餐桌上,就比以往有所改变—— —鸡鸭鱼肉的盘子比往年小了,量也少了,而青菜多了。大家都认为重在感情交流,吃是次要的。以往认为吃剩了打包没有面子,如今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大家都乐意把吃剩的菜打包带走,共同享受节日聚会带来的快乐。

  舌尖上的春节,给了我们美满幸福的感受,让我们有时间和家人、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忘掉压力,忘掉烦恼,开开心心享受舌尖上带来的欢乐。而同时,环保节约正成为大家的共识,节俭成为时尚,健康成为生活的新目标。

春节的日记7

  快要过年了,可是越到年关,我越难见到爸爸妈妈,他们工作太忙,整天忙得我都见不到他们的人影,看着别的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们兴高采烈地置办年货,我真是又羡慕又难受。

  爸爸妈妈没时间陪我,这两天爷爷奶奶也因有事要去乡下了,要到正月初十才能回来,我只能背着书包去外婆家了,这对于我来说,就像雪上加霜。在我家里,至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我在外婆家,就只能写写作业,看看电视,最多也只能和外婆逛逛街了。真是百般无聊,我每天都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有时都忍不住要哭了,但我仍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每天等着爸爸妈妈来接我回家,但他们好像把我忘了一样,我真担心今年我会不会在别人家的鞭炮声中,就和外婆在一起过年了到了大年三十,爸爸妈妈终于到了外婆家,我和外婆都拉长了脸,不理他们,爸爸妈妈和我们解释了很多工作上的繁忙,说了很多好话,我和外婆才露出了笑脸。于是,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出去买鞭炮、贴春联。在外婆家吃完了年夜饭,爸爸妈妈终于带我回到了自己的家。

  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我坐在爸爸妈妈中间,我一手抓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真担心他们在这守岁的时刻还会离开我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我醒来的时候看到我左边躺着妈妈,右边躺着爸爸,我感到真是幸福极了。我正想要起来的时候,听着爸爸妈妈又在谈论工作,好像爸爸今天又要出去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我终于忍不住,一下子从被窝里蹦了出来,眼泪也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一边哭一边说: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可是你们为什么有这么多事呢?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全家欢聚一堂,开开心心地过个年,这不好吗?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把太多的工作带到家里来,多给点时间给我和爷爷奶奶们。在单位认真工作,在家开心过年,全家人在一起欢欢喜喜地过个年!爸爸妈妈听了,他们沉默了很久,都关上了自己的手机。他们诚恳地向我道了歉,并向我保证:初五之前,不再谈工作的事情。我终于破涕为笑。

  爸爸妈妈带我去各个亲戚家拜了年,然后带着我去了上海。我们参观了雄伟壮丽的中国国家馆,去了丰富多彩的上海科技馆,还去了上海欢乐谷我们尽情地游玩,直到初五,们才会回到了家。整个20xx年,爸爸妈妈和我在一起游玩的时间还没有这个春节多呢,所这个春节对我来说,是最难忘的,也是最珍贵的。我理解爸爸妈妈的辛劳,但更希望爸爸妈妈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我。这个难忘的春节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希望也能带给爸爸妈妈更多的轻松与快乐!

春节的日记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还未到,马路上早已响起了零零星星的爆竹声了。中午,奶奶正在做饭,突然,门铃响了,奶奶去开门。来的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爷爷,他穿着棕色的大棉袄,黑色粗布做的裤子,脚登大棉靴,两手搓着,一副局促不安的模样。我不认识他。

  “是你呀,树丁。”奶奶惊喜地叫道。见是奶奶,老爷爷似乎松了一口气:“这小区全是一样的房子,哪有原来的老房子好找。”他又用眼睛瞟瞟对面的'邻居,“瞧我这老糊涂,又认错了房子。”“没事,快请进。”奶奶热情极了,“这么多年,变很多呀。”从谈话中,我才知道,原来这位树丁第爷爷是奶奶的远房表亲,家住舟山的一个小岛,很多年没来,难怪一切那么生疏。奶奶请树丁老爷爷坐下看电视,老爷爷也不推辞,便坐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自己则在厨房里忙来忙去。中午吃饭了,饭菜很丰盛,清一色的鱼,有的红烧,淋上了鲜艳的酱汁和葱的碎末;有的清蒸,鱼越发的诱人;还有的做了鱼汤,十分鲜嫩,不禁令我垂涎三尺。再看看老爷爷,百般称赞奶奶手艺棒,原来老爷爷最爱吃鱼了呀。“好久不来了,怎么回事呀?”“家里新添了个孙子,调皮捣蛋,没人管不行啊。”老爷爷边吃边说,似乎有些懊恼。吃完了,他们又唠起了家常,谈起了往日的朋友。有时一起呵呵大笑,有时又一起唉声叹气,有时又一起露出惊讶的神情。

  看着这对老朋友,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一幅幅奶奶津津乐道的她年轻时工作的画面。当疲劳时,奶奶和树丁还有其他老朋友在一起谈话家常;当遇到难题时,他们互相鼓励和帮助;当快乐时,他们又互相分享。多么融洽和谐真诚的友谊啊。

  很快,树丁老爷爷便要走了,临走前还不忘塞给我一个红包,和奶奶告别。原来树丁老爷爷是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奶奶的呀。

  奶奶和我一直将老爷爷送到门口的车站,才依依话别。“以后常来看看呀。”奶奶把树丁老爷爷送上车,才回了家。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似乎有水在翻腾,有火在燃烧,不由为这永远的友情叫好。连耳边的爆竹声,在我听来,也在为这真情喝彩呢。

春节的日记9

  “爆竹声中一岁除”。2月18日,大年三十,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中国民间有放鞭炮的习俗。特别是初交子时,无论城乡爆竹焰火震地映天。那么,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古时迷信是为了吓鬼,现在是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更为流行,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高潮,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过年,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

  民俗专家表示,近年来,作为春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很多地方陆续改变了春节城市禁止放炮的规定,给广大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机会。城市春节因为有了鞭炮而热闹非凡。当除夕午夜零时新年钟声敲响时,举国进入沸腾状态,烟花飞舞,鞭炮齐鸣,一向矜持的中国人融入狂欢的世界。国人在满天灿烂的烟花与满地红红的纸屑中,度过一个红火的中国年。

春节的日记10

  时间过得真快,还差一天就过年了,大家都知道,大年三十晚上要吃饺子,今年也不例外,吃饺子之前要包饺子,以前都是妈妈包饺子,我在旁边看,而今年,我也要帮妈妈包饺子。

  说起来,现在包饺子轻松多了,因为都不用擀面了。不一会,一切都准备好了,妈妈拿着一个盆来,只见里面有一些饺子馅,当然也不缺饺子皮咯。说真的我没饺子,看着妈妈的手,灵巧的将一个个饺子包好,一个个饺子像小人似的立在上面,真好看。我开始高兴了,包饺子也不过如此嘛,不难不难。我信心十足,立即拿起了饺子皮,把馅放了进去,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就是捏不住皮,我特别生气,于是,便把馅倒出来一点,但是怎么也捏不住皮,妈妈见状,笑着说:“这是买的饺子皮,哎,应该用水助你一臂之力啊。”咦,妈妈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幽默了,我也笑出了声。同时听了妈妈的话,我也恍然大悟“对的,我怎么没想到呢,真笨。”于是我按照妈妈的`指示,又拿了个新皮,“有模有样”的做了起来,经过我的一番努力,我终于看到了成效。你看,我包的饺子,煞是好看(我认为的),它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正当我正得意的我的作品时,弟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指着我的饺子狂笑,我忍住怒火,说:“笑什么笑!有本事你包一个,你……”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拿起了饺子皮,大笑着包起来了,没过一会,一个饺子就出来了,看着那个刚出生的饺子,我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小样,他什么时候学会的,虽然没我妈的有样吧,但比我的有模多了。”弟弟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走的时候还不忘损我一下说:“你不会包,就不要包了,包出来的没人敢吃,哈哈。”我给了他一对白眼,然后又继续我的“工程”了,把弟弟的话当成了风,我才不管他呢。有时候,我包累了,就想放弃,不包了,可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呀,我又静下心来,好好包,但有的饺子不容易包好,就像一条小船,又瘦又长,我干脆把两头捏在一起,变成了帽子饺子,终于包完了,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虽然比不过妈妈包得又圆又均匀。但,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不会放弃的!

  吃饺子的时候,我特别开心,特别是吃到了自己包的饺子。通过这次包饺子,我也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我也知道吃饺子容易,包饺子难,以后,我要多帮妈妈包饺子。

春节的日记11

  我们春节每年都有新花样,但不变的是读书和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和父母共同的梦想。今年春节,我看了《全球通史》,《岳飞传》,《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有趣又有意义的书;我还参观了苏州,一个天堂般美丽的城市,品尝了它的美食,了解了它的文化,并在苏州看到了三宝——的园林、丝绸和盆景。

  要说苏州最有特色,当然是苏州的园林。苏州本身就是一座花园城市。今天的建筑也保留了园林的特色。说起至今保存完好的苏州园林,人们会脱口而出“拙政园”。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留园”。据说公园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真的很大!的确,它比小沈阳宫大得多,布局也更精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迷宫,可见古人的思想多么高明。到处都是亭台楼阁、假山和池塘,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有一艘小木船。花园的主人悠闲地坐着,慢慢地摇摆,真是太惬意了。即使在秋天和冬天,在杰西李,有特殊的地方欣赏风景。当时梅花盛开,而红梅、粉梅、青梅、腊梅、白梅都在盛开。但我最喜欢的是那里的'阳台,当时正下着小雨。我们站在阳台上,听着雨声,听着雨轻轻落在树叶和梅花上:“滴答,滴答”。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啊!

  柳园还有一个盆景园。里面的盆景真的是五花八门:有的鹤立鸡群,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若隐若现在石头中间。他们还获得了国家奖项。

  苏州的丝绸也很漂亮。我们去夜市逛了逛,路边有很多绸缎店:“绣娘”、“干泰香”、“春蚕”等等。店里商品种类繁多,你能想到的真丝面料几乎都有。旗袍特别精致,但没有那么华丽,却有一种美。有一个我妈很喜欢。这是一幅朴素的水墨画,画中有一丛优雅的花和一只栖息在树枝上的鸟。画出来的线条很精致,旗袍很柔软。

  真的名不虚传。

春节的日记12

  春节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喜庆、愉快的日子。在我们东北,过年期间,会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大任务,那就是扭秧歌,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除夕当天,早上一起来,妈妈就开始准备贴对联,每次妈妈都会叫上我来帮忙。我们先用白面和开水搅成浆糊,放在一旁备用,然后就会在大红色的洒金宣纸上,用蘸满黑色墨汁的毛笔写上吉祥的话语,比如对新的一年的期许、祝福。大门上贴上了对联之后,好像整个房子都焕然一新了。

  贴完了对联,就是过年的重头戏了——包饺子。饺子有“更岁交子”的意思。首先,妈妈和了一块面。在醒面的时候,她又开始准备馅料,是芹菜肉的。我问妈妈:为什么每年春节都吃芹菜肉馅的饺子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吃芹菜馅是有寓意的.,是要让人勤劳,不要懒惰。”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芹”和“勤”是谐音,可真有意思。万事俱备,包饺子、煮饺子一气呵成!年夜饭就在全家的欢声笑语和电视机里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歌声中度过了。

  在我们东北,人们大年初三就开始登上高跷挨家挨户送“喜”了。大人、小孩无不为此奔波着,挨街串巷地看着,闹着。这年味也正是在秧歌声中变得越来越浓了。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着盛装,摆动彩扇,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那场面十分壮观,气氛特别热烈。有些秧歌队,有漂亮姑娘扮成摆汉船的,有小伙子扮成老汉推车的,有小孩扮成大头娃的,有老汉扮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神话人物的,还有倒骑毛驴的,挑花篮的,等等。因为扭秧歌意味着喜庆和浓浓的年味,所以,一直都被东北人喜爱着,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

  这就是我的春节,欢迎你来我的家乡体验不一样的春节。

春节的日记13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更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别有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家当然也不例外。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弟弟,爷爷奶奶一起赶回乡下过年。一到那里,我和爸爸妈妈,奶奶就一起忙活开了,搬年货的搬年货,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忙活了一阵后,家里总算能住了。可这时,已经有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了,这预示着要吃晚饭了。奶奶赶紧提着先前买好的`菜,去厨房烧晚饭。过了一会儿,菜烧好了,挨个端到桌子上了。我坐在桌子边,看着这一桌热腾腾,还冒着香气的饭菜,在心里忍不住地咽口水。菜上齐后,奶奶说了一声:“开饭了。”我心里一阵欣喜:终于开饭了。我连忙往碗里夹菜,大吃起来。那顿年夜饭估计是我食欲,吃得最多的一次。吃得差不多了,爷爷先发话了:“在新的一年里,祝孩子们学习优异,全家人平平安安、心想事成。”爸爸也在一旁说道:“新年新气象,但只要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就足够了。”轮到我了,我先对爷爷奶奶说:“祝爷爷奶奶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长寿。”爷爷一高兴,给了我和弟弟好多压岁钱。不过弟弟拿不了钱,由我拿着,所以我要收两份压岁钱。接着,我又对爸爸妈妈说:“祝爸爸妈妈事业有成,笑口常开。”爸爸妈妈也给了我好多压岁钱。派完压岁钱,“吃年夜饭”这一阶段就结束了。到了“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阶段了。我们全家人欢欢喜喜地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好不欢乐。我们是在乡村,所以鞭炮声从下午开始就连连不断,经久不息地响了起来,直至晚上12点到凌晨1点才结束。

  热闹的除夕结束了,接下来的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基本上就是走亲访友,互道“新年快乐。”,我也有双倍的红包可拿。奶奶还告诉我:“初一不能在外面挂东西,否则就是把财送走了。”

  看。这就是我家的春节。

春节的日记14

  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传来,空气中弥漫着烟火的气息。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个不停,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爸爸又站在椅子上挂红灯笼,红灯笼代表喜庆,我家的红灯笼一挂到阳台上,比谁家都红艳、突出,特别引人注目。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让在旁边观看的我都傻了眼。忽然,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字叫“年”的凶猛的怪物,每到腊月,便出来伤害人畜。有一次,“年”来到一个村庄,它被一家门口晒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年”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跑了。人们终于发现,原来“年”是怕红色、火光和响声的。想到这里,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过节人们都要打扫屋内外卫生,贴春联、窗花,挂红灯笼等等。这种风俗体现了中国人讲文明、爱清洁的美德。

  啊!每条大街小巷,都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身影在晃动,像河水一样流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在柔和的灯光之下,各色精美的糖果和售货员亲切的笑容融为一体,使人赏心悦目,顾客们抱着大包小包拥挤着走出超市,个个脸上挂着笑容,心里都流淌着蜜。家家户户都清扫了房屋与庭院,都贴上了春联、年画,到处焕然一新。

  啊!除夕之夜终于来临了,全县各处都张灯接彩,有的地方横着竖着挂着五色的灯串,有的地方放着五光十色的烟花,还有的地方一群群穿着漂亮快乐的孩子在尽情地玩耍。

  你看,在那人头攒动的人山人海中,一条巨龙蜿蜒着,上下翻飞伸展腾挪。

  当悠悠的钟声响过十二下,大街小巷上烟花绽放。夜空星光闪耀,节日的礼花五彩缤纷,地上欢声笑语,欢乐的人们三五成群。人们涌到街头互相拜年,“祝您长寿!”“祝您春节愉快!”这些话语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随着不时响起的啪啪声声飞出了大街小巷,飘荡在节日的夜空中。

春节的日记15

  今年我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大年三十早上,我去逛集贸市场买了烟花和响炮。烟花有:哈哈伞。闪光雷。飞天鼠。大风车。米奇老鼠。滴拉星[大。小]。三角花。太空礼节花。电光花。巴蕉扇。冲天花[大小],响炮有:雷子[中。小。超小]。擦炮。鞭炮。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稀稀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对子,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月二十日至一月二十三日大扫除,我帮助家里打扫卫生,又擦这儿。又扫那儿,真是忙碌。

  大年三十晚上,我先给爸爸爷爷奶奶长辈们拜年他们给了我压岁钱,随后我们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搞笑的联欢晚会,“叮叮”二十四时的钟声响起,顿时小区响起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和震耳欲隆的雷子炮。我和爸爸爷爷也加入了迎接新年来到的行列。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饭店里吃团员饭。初二那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乘坐西宝高速双层大巴到西安舅姥姥家走亲戚。大年初五早上破五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了。听大人说,破五的鞭炮声一响就告诉人们大年过完了。

  这快乐的春节,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感到愉快而又充实!

  愉快的春节刚过,热闹的元宵节又来到了。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各地的'习俗大体相同,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焰火,在我们陕西还要耍社火,那场面可热闹啦!

  先说看花灯或打花灯,各式各样的都有,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丁咚作响的小呤铛呢。还有关于元宵节地诗: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元宵节的晚上,夜空上有五光十色、各式各样的焰火:有的是流星雨,有的是小伞状,有的是交叉状,还有的是双重伞等。除了天上的烟花还有地上的:有烟花陀螺、烟花喷雾、吐珠、旋转的等。小孩们都提着花灯,样式不一、种类繁多,属金牛灯最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店铺都要挂出许多盏花灯来。

  今年的元宵节真热闹!我喜欢过中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