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日记

时间:2023-07-25 日记 我要投稿

【必备】过年日记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日记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过年日记

过年日记 篇1

  就要过年,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大扫除,让自己的家看起来更加的干净整洁。

  下午爸爸去将年货带回来和存钱,妈妈去买饺子皮、春联还有糖、向日葵。爸爸先回来了,他带回来几箱酒,还有两个手袋、香皂、牙膏,我想应该是存钱送的手袋里有春联、福和红包。没多久妈妈也回来了,她带回来的.东西可不少有:春联、饺子皮、糖、向日葵、酸菜、榨菜、雪饼、鸭脖子、鸡爪子。喔,好兴奋呀!

  我与妈妈还包了饺子,妈妈包的饺子个个都是规规矩矩的,而我包的却相反:我包的饺子是千姿百态,我想千姿百态的饺子吃起来会很有食欲。因为这个我妈妈又将我说了一顿。

  我觉得年还没有开始, 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了,希望这个年过的开心。

过年日记 篇2

  要过年了,亲戚朋友会给咱们压岁钱,可是据调查,有些同胞过新年时压岁钱不能归自己,要交给父母大人,自己的包包里却只有扁扁的几张“毛票”,想要包包鼓起来吗?那就请参考参考偶滴“讨钱”计划:

  通俗版:“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句话虽然有些“老土”,但却是很管用的,大人们都爱听。如果你觉得“红包拿来”太直接一些,可以改成:“恭喜发财,包包拿来!”不过万一你拿到的“包包”不是红包,而是菜包、肉包、小笼包之类的,本人概不负责!

  欲讨故推版: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and五大叔六大姨七大姑八大婆九大邻居们,你们好。过年了,我真开心哪!唯一的烦恼就是怕你们给我很多红包,如果一定要给,那就随便给个3000元、5000元的,千万不要一包就包七八千块的,我会不好意思的',嘻嘻!

  “真情表白”版:其实啊,红包并不重要,金钱如粪土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哦,好像说重了点!)重要的是,你们给我多少红包就代表你们给我多少爱。唉!我今年十二明年十三,再往后就是十五、十六,以后你们想给我多少红包都不行了。想想看,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红包值得等待啊!?

  经典版:曾经有一个鼓鼓的红包摆在我的面前,可惜我没有珍惜。(当时我很想拿,可是老妈拽了一下我的衣角,我只好咽了一下口水,把手缩回来了。)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对它说:“红包红包我爱你,就像金鸡爱玉米!”如果一定要给它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今年春节!

  最佳参考版:这个“讨包”可就是偶自己的方法啦!这个方法本人已经成功实施,今日贡献给各位――鼓掌!!!对爸爸妈妈说:“爸爸(或妈妈,强烈建议对妈妈说,因为妈妈心比较软,呵呵!),我已经长大了,懂得自己花钱了,新年给我的压岁钱可否提成10%啊?”爸爸妈妈一定会答应的!

  好了,希望这些方法能为你们混到更多的压岁钱!哈哈!

过年日记 篇3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最传统的节日。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包汤圆,我家也不例外。

  老爸在店里很忙,因此今年贴春联我成了老妈的`小帮手。老妈打扫干净大门后,我们就准备贴春联了。首先把双面胶和春联准备好,在两张春联后面贴上相应的双面胶。接着,搬来小凳子,老妈踩上去,我拿来一张春联递给老妈:“平吗?盈盈。”“再向右一点,再向上一点点。”我一边看一边说,“好了,老妈,很平的。”于是,又换到左边,把剩下的一边也贴好。最后贴横批……“万马千军创大业,五湖四海涌春潮”横批:“欢度佳节”。贴完后我摇头晃脑地读了遍。老妈戳了一下我的脑袋,说我是疯丫头。

过年日记 篇4

  过年时象征着辞旧迎新,也就是说辞去鼠年,迎来鼠年。

  在我们聊城按照习俗应该放鞭炮,于是,我们小朋友就拿着鞭炮尽情的点燃,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烟花,在天上是多么漂亮呀!过完年,就到了20xx年了,大人都要给小孩子压岁钱,孩子们把钱存入银行,积攒多了可以买学习用品,长大了报答父母,还可以捐给希望工程等许多用途。

  过完年,也预示着百花争妍。大地复苏,万物苏醒的春天来了。小河的冰溶化了,冬眠的动物出来散心。大地披上了绿色,大树又换上了新衣装。勤劳的农民伯伯又撒下了新的`种子,用他那辛勤的汗水种出甜美的果实,为我们吃的方面提供了方便。

  令我难忘的过年景象多么有意义呀!

过年日记 篇5

  xx年xx月xx日 星期x 天气:x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老早就起床了,和我妈妈起去街上买菜.买菜回来,我还亲自下厨,烧了道晚上要吃的菜.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我,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大家欢聚堂,吃着我做的`菜,吃过晚饭,我们就放烟花,点燃之后,烟花在空中散开,好美啊!

  就这样,随着烟花声,年过去了,我长大了岁,希望我在新的年里学习进步,也希望全家人合合美美

过年日记 篇6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爸爸把玻璃窗拆了下来,妈妈用水把窗子洗干净,爸爸再把窗装回去,窗子变得亮晶晶,像镜子一样,都能照出我做作业的样子了。然后爸爸又把灯罩拆下来递给妈妈,妈妈把灯罩洗得干干净净,爸爸装好灯罩,换上新的灯管,然后打开灯。哇!屋子里一下了就变得亮堂堂了。我也不甘示弱,我帮妈妈来擦墙壁。我拿着抹布,把墙壁上灰尘都擦干净了,还站在小凳子上把门也擦了一下,墙壁也变得很雪白的.了。最后由我扫地,妈妈拖地。整整一天,把我们忙得满头大汗,终于把家里打扫得象新装修好的房子一样。

  可是瞧瞧屋里,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哦,我们在窗户上贴了窗花,在门上贴了爸爸自己写的“福”字和春联,还在灯下挂了小红灯笼。现在,我们的家顿时充满了新年的喜气,很有快要过大年的样子了。

  今天,虽然我们大家都很累,但是我们心里都很开心。特别是我,我帮爸爸妈妈做了不少的事,因为今年我长大了,我要过个有意义的狗年。我特别开心!

过年日记 篇7

  今天是二月六日——除夕,家家户户都挂灯笼、贴春联,大街小巷到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幸福。

  一大早,妈妈就去超市里买了许多年货,爸爸也买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鞭炮,我呢,则兴高采烈的跟在旁边跑来跑去。到了下午,妈妈就在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我和爸爸就开始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以及老师发出祝福的短信,大家互相祝愿,真是开心极了!终于,妈妈把年夜饭端上了桌,啊!又是鸡、又是鱼、又是肉,还有虾,真是好丰盛!我们一家三口高兴地坐在一起,说着一年来的往事,又许下了来年的心愿。八点整,新春联欢晚会正式开始了,我们坐在沙发上,吃着糖果点心,欣赏着精彩的节目,那幽默风趣的小品节目逗得我们开怀大笑,将所有的烦恼都抛掉了。过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我赶紧给自己许下了过年的心愿。

  新的一年来到了,新的春天来临了,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个福山好少年。新的一年也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我和大家一起期盼着。

过年日记 篇8

  过年啦!过年啦!原本冷清的街道变得热闹起,大街上都被喜庆的色彩溢满了、人们欢天喜地的高手树木,告诉天空,告诉城楼:过年啦!

  母亲看着这一切,告诉我:“大姐上有年味呢!”我打开窗子,闻了闻,闻到春联上油墨的清香、放鞭炮过后留下的喧闹味和各种糖果的甜味。我有些生气地说:“母亲你骗人,又没有年味。”母亲神秘地说:“你再仔细闻闻看。”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啊!闻出来了,这些气味合在一起不就是年味?因为在外外开店的奶奶曾答应我,在有年味的那天,她会回家好好和我们团聚。“滴答、滴答……”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我却感到过了几个世纪。叮咚——叮咚——我期待已久的.声音终于响起来。门打开了,一股年味扑面而来。“奶奶!”我扑在奶奶的怀里,还有一股浓浓的亲情味和家人重逢的激动味。吃过年夜饭,我们一家人一起看烟花,我们这里今年的烟花虽然没有往年那么多,但烟花少了,减少了大气污染,年味也一点也不减往年。这可是我们主席的功劳啊!

  说了这么多,你的肚子也该咕咕叫了吧。那好,回家吃饭喽!走起——!

过年日记 篇9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然后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然后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然后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然后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然后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