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4-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曹xx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始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探究和讨论,使学生经历了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如:“量一量”这一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探究量法,再在集体交流中得出正确又简便的方法。把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得到主动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量一量”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组织了几次估测活动:⑴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估测,使估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测量的灵活性,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量长度的价值。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图形》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以这些知识为支撑点,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量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在此知识点上通过迁移,让学生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摸、搭、数、折、剪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难点: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4、教具准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本课我借助以下教具辅助教学:

  (1)、长方形、正方形纸张;装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信封;小棒等

  (2)、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时,我采用情景教学、直观教学、活动教学、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然后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认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这样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法:教学本课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看,摸,数,折,剪等活动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3分钟)

  新课开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再现旧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已经认识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巩固旧知。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10分钟)

  出示地砖图,由体到面,说一说它们的面分别是什么图形?然后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出边,接着通过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数一数边有几条?亲身经历了发现边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于不断的自我探究之中。最后归纳出四边形有4条边。为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进行判断后,要求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四边形,有的不是四边形。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2、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10分钟)

  在学生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通过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的活动,近一步巩固五边形、六边形的特征,并迁移出多边形。今天我们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以后还会遇见更多条边围成的图形,它们有个更大的名字,我们统称它们叫做多边形。

  接着让学生思考: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怎样做?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数它有几条边。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15分钟)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动脑数一数、折一折、剪一剪来巩固新知,深化思维。

  (四)、交流深化拓展延伸(2分钟)

  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它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我通过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本课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比赛、动手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体会了图形的联系和变换,发展了空间观念。实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DD简单推理”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9页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一节猜一猜、做一做的游戏课,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重点: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取游戏引入、情境教学与谈话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试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想猜”中领悟

  现平时,只要老师抛出“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样一句话,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急着要猜。可见“猜想”是学生们最乐意解决的问题。这节课引入环节。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先让学生“瞎”猜(即漫无边际地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我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我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这个猜想环节为本课对顺利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领悟到逻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在“交流”中提升

  这节课中,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清信息,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关键的信息推理出某种结论。通过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培养学生进一步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学生讲清思路之后,我又提出能不能用一种简洁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思维过程和结论呢?由此引出连线法,使学生明白原来自己的想法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思考的好方法。

  (三)在“闯关”中内化

  闯关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对课堂的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猜想并叙理从中内化了逻辑推理的来拢去脉、前因后果,体验推理的过程,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德育渗透与运用新知相结合

  师: “下课离开教室的时候,我最后一个走,听课老师也不能第一个走。那应该谁先离开呢?真棒!跟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挥挥手说再见吧!这一环节既巩固应用了所学新知,又渗透了文明礼貌的德育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凌河区洛阳小学的参赛教师王微,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起始课《我们赢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年级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运作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对此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1时=60分,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了FLASH课件,利用它的形象直观这一特点来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这一情境离学生的学习需要比较远,学生对于这一情境也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我设计了用玩自制的圆盘跳格棋这一游戏导入新课。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平时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过玩跳格棋认识了大格、小格。知道了棋盘中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正是由于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学生在玩棋中经历了时针与分针的行走过程,因此对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关系体会十分深刻,在学习关于钟面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会把刚刚体会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一定目的的。在实际教学时如果采用投骰子则无法控制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过课件的预先设计才能实现。游戏结束后利用棋盘和钟面的相似点,用课件演示出由棋盘转化来的钟面引导学生观察,上面还缺少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

  时与分的关系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由于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将分针和时针行走的轨迹显示出来,更便于学生观察出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教学“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这一环节时,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真实的钟表结合使用,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操作、多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使知识教育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实践中获得厚实的感性经验。实现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