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11-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美术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说课稿15篇

美术说课稿1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

  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美术说课稿2

  说活动教学思想

  美是一种艺术,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更是发展为强烈的审美情感。幼儿园的审美启蒙教育是将各领域的审美体验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就美术活动而言,应当将启迪智慧与完美的心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在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中,给幼儿以丰富的感官刺激,鼓励他们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我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所谓美术,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很容易出现两者对立的情景:一是有美无术,幼儿只是在理解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图式,因而失去了表现和创造美的热切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美与术的统一,如何将各种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我想这是我们审美启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在这一方面作一个初步的尝试。

  说话动教材

  《背太阳》这一资料选自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带有一丝童话色彩,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人熟知的太阳作为主人公,将房子、大树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为了让太阳工作得简便一点,朋友决定轮流出来背太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经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仅有在表现创造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那里所说的情趣即为审美情趣。在绘画创作中。技能水平能够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背太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说活动目标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当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运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在构图上,那些连成一片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或是手拉手的云朵等衬托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大的太阳,大与小、名与少的比较配合。给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忙及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些抽象的情感品质经过资料语言及图象会给孩子一种具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幼儿经过自我的创作进一步体会到这些美丽情感品质的美.而这种美会使整个活动极有光彩。

  说活动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他们常用的水彩笔和蜡笔外,还供给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能够用记号笔描线,能够用蜡笔勾边,也能够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说活动过程

  1.主题引入

  为了更好地把握幼儿对资料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运用更好的方法大胆表现自我体验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题引入:“太阳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们商量着怎样让它工作得简便一点。”从而引出后面的演示讨论,许多房子、许多大树、许多花草都来背太阳。使这种情感体验逐步深化与升华,并能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2.提问设计

  在感受物体重叠关系时,我用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视觉效果较好。在活动设计中,为了让幼儿理解创作技能或为了提出让幼儿争论的话题.我很注重设问的技巧。如:一级提问(较为笼统的问题)、二级提问(有各种答案的问题)、封闭式提问(即寻求标准答案的问题)等等。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往往会注意了设问的资料如何为目标服务,而忽视了完整性,教师则成了既是情景的创设者又是情景的破坏者。

  为了设问资料与情景巧妙地结合,在引导观察房子间重叠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一幢房子背太阳背得动吗”提示幼儿应有许多房子才能背太阳。演示二三幢房子后又问:“咦!这幢房子怎样造了一半就背太阳了”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这幢房子给别的房子挡住了。所以只看见一半。让幼儿感知房子怎样挤进去呢从而告诉幼儿重叠的表现方法: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提示房子与房子能够不断地重叠。当许多房子最终将太阳背起的画面出现后,孩子们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观察感受,下头的`尝试就变得简单了。用大树作为相关绘画经验的迁移为孩子在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样的,教师在示范讲解时所用的设问都围绕着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而设计的。

  3.活动拓展

  在引导创作时,我用“一年有几天”的问题激励幼儿想像各种图象.拓展创作思路。如果说,在欣赏与讨论环节教师应对的是幼儿整体的话,那么在指导创作中的教师应对的则是不一样层次水平的幼儿个体。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幼儿创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奇的构想或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并经过语言这一媒介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充满活力地投人创作。

  为了坚持活动的完整性,这个环节教师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创作中由于儿童对重叠与省略的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幼儿时期也只是这一过程的初步认识阶段,在那里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教幼儿一种方法,只是为了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而不是限制。美的构图形式是多变的,对于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图式,教师的随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讲活动特色审美教育的根本在于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背太阳”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关心别人、帮忙别人的欢乐。我想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教师不应单纯功利性地评价谁的房子画得好,谁的小花画得美,而应从请来了哪些背太阳这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一天房子背太阳.第二天请了谁背太阳在不断介绍幼儿创作资料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样一来,将重叠与省略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融会在优美感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中。这样幼儿最终得到的体验是“勤劳工作的太阳得到了地球上许许多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忙”,而不是仅仅学会了重叠和省略。

  俗话说:“画无成法,教无定法。”我想那种“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是应当避免的。

美术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 桌面整理" 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 花瓶与人头" 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洁、 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美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有趣的鞋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九 课教学内容,为了在40分内进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艺术成就感。我把这个鞋系列课教学内容,分解为三个专题进行教学。前面已经学习了《漂亮的鞋》、《鞋的联想》,《我设计的鞋》作为这节课的内容来完成。由于学生的日常穿着鞋都是家长帮助他们选购,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位。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亲自设计绘制鞋,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鞋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将想象变成现实,是人类创性的最高体验。

  2、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现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充满活力而富有幻想,对时尚的事物较为敏感,特别是对鞋的穿着与设计更为喜爱与感兴趣,虽然学生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也还存在着对鞋文化内涵等设计上的盲点问题。因此,安排这一课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精心设计质疑、释疑,审美体验、作品比较、分析交流、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等方面的联系,把美术学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的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情感升华。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上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2、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现出来;

  3、通过创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4、对鞋进行艺术审美评价,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来装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鞋的设计构思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教学难点:找到适合的元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鞋。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进行表现。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教师在教学中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审美的效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一个好的情景创作可以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鞋相关资料,师生穿着自己喜爱的鞋来到课堂,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很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与本课题相关的图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断采用观察、对比、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生动直观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

  3、演示操作法:演示操作法: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在讲解鞋的设计、制作和色彩搭配时,我运用演示操作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意识与探究学习法

  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把设疑、发现、探究、体验实践等学生认知能动性凸显出来,在学法上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意识,苏霍姆林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的知识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领学生用锐利眼睛去发现美、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一双巧手去创造美。

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着手,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能让幼儿对下面乃至今后的艺术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会有影响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活动中要求幼儿手脑眼并用的活动起来,《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这中配合说简单也不简单,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说难也不难只要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难完成。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集体作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手脑眼结合协调并用的,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潜移默化性,是比较适合幼儿。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保护好他们对艺术表现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

  说教材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蝴蝶是幼儿常见的、喜爱的一种昆虫,许多幼儿都有过抓蝴蝶的经历。美丽的蝴蝶能让幼儿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能激发幼儿产生表现美的欲望。此内容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来教学。通过欣赏范画中美丽的蝴蝶,激发幼儿画蝴蝶的欲望。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力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依据这一教学理论及对幼儿平时的观察,发现幼儿在结束了前一节关于设计马路的课程后,幼儿提出:“马路太空了。”于是我就启发幼儿能够添点什么东西,幼儿发挥想象讲出了许多,借着幼儿的兴趣,找了大家都同意的主题“汽车”进行活动。在之前,幼儿已学会了几种汽车的画法,在日常生活中看见的汽车还有很多。本课时让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可以扩展幼儿的绘画视眼。幼儿在掌握画几种汽车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画出其它类型的汽车,并想象画出新型的汽车,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因而激发兴趣需要贯穿始终。

  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然而对于城市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真实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而这些恰恰正是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经验基础。新《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另外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向日葵这种植物,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经验。那么我相信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欣赏活动会更加生动独特。……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

  第一点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表现艺术美的兴趣。萌发幼儿乐意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情感。第二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协调好与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协调能力。第三点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造型各异的建筑并尝试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纲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把第一点作为我活动的重点。这条目标将会体现在我整个活动当中。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会抓住这一特点让活动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会在课前带孩子们玩“我设计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让他们对幼儿园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种不同造型的幼儿园建筑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绘画时不是单一的想象而是手脑眼多种感官结合来进行。这样,让他们在新奇之余会跟着不自觉的丰富、积累经验。第二点是认知方面,虽然大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况且,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不够所以要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目标来执行。并且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美。第三点是我活动的难点。由于整个绘画是靠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与合作伙伴间配合好与否密切相关的。活动中难免发现问题。这时必须让幼儿学会解决这问题,其中的道理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会用到的也就是说可以被幼儿持续所用的.。因此我把它当作难点来执行。具体绘画中我不会强调幼儿所设计造型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观看教师的演示指导后,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同伴适当的商量交流来尝试完成一件合作设计画。将他们现有的理解、想象引导到更深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希望幼儿园》这一美术活动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观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较为成熟,而抽象逻辑性思维则处于萌芽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仅仅是看别人表演而是想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来得以满足。幼儿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技能,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他们一样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动中激起幼儿为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幼儿园的愿望,进而让幼儿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温暖,获得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求知欲。同时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说说、画画使他们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需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时绘画的人手眼要协调而与其配合的人动作也应是协调好的。活动中选择了“合作画”这种集体创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可以用许多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样的绘画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由于教材难易度恰倒好处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所以使整个活动成为他们满足自己求知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也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游戏过程。这也正是响应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选择中提出的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首先,要求幼儿在课前已有“我喜欢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活动经验;其次,通过家园共育活动方式,邀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幼儿简单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有关帮助他们的爱心活动资料搜集。这样,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激起幼儿合作创作画《希望幼儿园》美术活动做铺垫。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相关建筑,为幼儿参与本次活动课前知识技能的做铺垫。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图片和创设一个为贫困地区小朋友设计一间《希望幼儿园》的主题情景来贯穿活动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张全开的图画纸,油画棒等学习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了的,而是与其前延后续密不可分的,所以课前知识的渗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艺术氛围浓否对艺术活动的进行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创设一个理想的作画空间让幼儿能轻快愉悦的进行作画。首先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幼儿合作画的场地空间,然后还要准备适合进行本次活动的辅助材料和用具。当然,好听的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绘画时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帮助幼儿再现一些生动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儿想象的。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照片、图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整个活动的前部分是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活动中老师为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和热情,积极创设了一个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领的情境,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但有师幼的互动,主要还是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思路,大胆去探索、尝试、合作创作。我认为整个活动的指导难点是如何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言语进行交流,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并体验这种合作的乐趣,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

  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直观法,讲解示范法。 1、观察、比较法,直观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以看挂图,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法:讲解演示是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的重要步骤

  六、说教学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八个环节:经验准备-欣赏引题―激发兴趣―幼儿操作―展示交流等五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式提问,直奔主题。(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说说我们们幼儿园有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地方,还想在幼儿园里添加一些什么建筑?”这样一边演示一边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二)通过欣赏和观察,积累知识经验,并激发幼儿进行融合再现的意愿。

  1、经验准备:有了之前的观察幼儿园的经验准备后,孩子对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把握幼儿园建筑物的结构、形态等特点,有了一些了解,为合作设计活动做铺垫。

  2、欣赏重现,以谈论的方式,激发兴趣。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3、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幼儿进行分工组合。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三)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分组合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幼儿分组操作:在幼儿确定构思和意图之后,启发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操作探索,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次活动的知识点(难点)。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请每一组派一位幼儿(讲解员),大胆的向大家分别介绍自己那一组设计的幼儿园有哪些特点?新奇在哪里?从而体验审美愉悦,达到自我评价。这一环节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美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十一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去了解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把自己的装饰瓶子的想法画在纸上,并设计出色彩,图案等,为下节课做准备。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了较好的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了解瓶子装饰的手段与方法,并能用一些设计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在设计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并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

  (3)审美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纸上能设计多种方法对瓶子进行装饰,培养学生想象力,设计能力,并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学会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描绘装饰,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课前准备:多媒体,装饰瓶范作,各种瓶子和绘画工具等。

  6,课时:一课时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游戏导入法教学,即先用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装饰瓶,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勾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欣赏观看教师准备的资料,进一步对所学内容加以认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让学生操作实践,增加学生理性认识,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2、学法: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到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养成刻苦钻研,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出示课件,屏幕中播放“装饰瓶模特秀”,教师过渡谈话:“看,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装饰瓶,接着教师提出让我们这堂课也来举行一个装饰瓶模特秀,这样可以导入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谈话,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实用,让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实用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知道可以用来装饰房间,教室等,这样引起了学生想学的兴趣,接着老师继续激趣谈话:“要做一个漂亮的装饰瓶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但大家做时要细心,认真,这样,作出来的瓶子才美观。”这样既树立大家“我能学会”的信心,又提醒了一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学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2,生活感悟,拓展经验

  利用课件播放人们在生活中乱丢,乱抛瓶子,污染环境的现象,启发学生可以把这些瓶子收集起来,进行想象,设计,创造,就可以把废旧物品变成一件艺术品,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馆,家庭中,展览馆里的装饰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一起来欣赏,了解书中和老师准备的有关瓶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了解了课本上的要求,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综合实践,形成认知

  教师出示多只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了解瓶子的造型,结构,质地和种类,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让学生认识瓶子,了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让学生研究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小组研究讨论,教师总结可以用套,缠,两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纸,毛线,色水,橡皮泥等。教师告诉学生一些小技巧,缠毛线时为防止滑落可以先缠一层双面胶。在瓶体上作画时先涂一层肥皂水,这样有利于着色,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

美术说课稿7

  桐木镇中心学校 赵芳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2课《画人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规定是: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本课是在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猜猜我是谁》之后的又一课以人物写生为主的教学内容,《猜猜我是谁》重点引导学生从背面观察人物特征,用线表现人物背面。《画人像》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面部特征,用线条描绘。虽然小学低中段没有专门教学人物绘画,可学生在课堂课外经常表现以人物为主的题材,这使得他们对人物绘画既陌生又熟悉,对人物的画法处于一种感性的认识,通常以抽象、卡通的形式出现。本课将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进行客观的引导、教学。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能抓住特点用线表现自己的一位同学。

  方法过程目标:在观察表现人物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

  用线表现人物正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人物不同特征进行描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演示法”。一节时间有限的课堂,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讲授和演示是一种直接有效地途径。三庭五眼是什么意思?他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如何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画人的五官?这些需要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才能使学生理解运用。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观察、交流、练习。无论那类型的写生都离不开仔细的观察,画人像需要学生对模特的五官细致观察,分析交流绘画过程中该如何表现,再用所学习的绘画技法进行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谈话引入新课

  课前我要求学生暗地观察一位同学相貌特点,并准备用几句简短的话描述他的相貌。上课后选两位同学不准说姓名,只描述课前所观察的.同学的相貌,让其他人猜所说的人是谁?然后我相机出示课前准备的某位学生肖像,学生观察后说说是谁?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感知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样貌比语言文字更直观,也很有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能积极参与学习。

  二、探究新知

  要想把一个人画得像,得抓住人物的面部的哪些特征呢?学生可能会说要把头发画像,把眼睛画准等等。根据学生的理解与已有的认识,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同学的发型,再对照图片认识常见的几种脸型,并观察自己的同桌是什么脸型。“三庭五眼”是中国古代画家对成年人的脸部长宽比例的概括,它在肖像绘画中主要用来确定五

  官的位置。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庭五眼”的含义,实际绘画中能大概以此为标准进行构图、造型。表情是人物心理的表现,也是“以形写神”的要点,在了解“三庭五眼”的知识后,引导观察人面部的不同表情所引起的五官变化,为最后的画人像打下基础。

  为了降低学生绘画的难度,我课前拍摄了班上五官较有特点的两位同学的照片,出示在大屏幕上,这样教室里无论哪个角度的同学看到的都是人物的正面。我任选屏幕上一位同学进行画法的示范,具体步骤是确定要写生的人物,并仔细观察;然后是构图的示范,构图要求饱满,画出面部与发型的轮廓后,按照“三庭五眼”的要求把脸型按“横三竖五”划分等分,再对照他的五官绘画。每个人的五官特点不一样,具体先画什么、从哪里起笔,边示范边解说。最后修改。

  学生可以边学边临摹,也可以在我示范结束后另行选择模特绘画。我根据学生绘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画像后,该是向大家展示的时候了,在展示的时候顺便让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标准只是外观的像不像,我还要引导学生从构图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简洁、有力,有没有抓住表情特征,只要具备以上其中一个优点,就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学生可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疑惑之处,师相机解决。

  以上是我对《画人像》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操作目标: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颜色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法运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学时通过欣赏家乡夜景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颜色明暗对比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对比的多种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夜景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夜景的兴趣。

  3、 引出本课课题——《画夜景》。

  (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

  1、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请数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学上台模仿服装展示,其他同学讨论比较衣服颜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台将模特按衣服颜色深浅顺序排队。通过直观、深动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亮色与暗色的差别。

  2、引发思考 质疑:颜色的深浅是绝对的吗?教师随机找两位模特请学生比较衣服颜色深浅,再用浅色与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较深浅。启发学生思考:颜色的深浅是相对而言的,是利用颜色对比产生的。一个颜色只有和其他颜色相比较时才能分辨深浅。在美术中,把他们叫做颜色的明暗。

  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1、欣赏,感受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学生:你们想不想看看夜景呢?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夜景与白天景色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家乡美景。

  2、质疑,引发思考白天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意见。(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深浅颜色对比会使画面产生强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绘画方法 引出问题:咱们兰州的夜色是这样美丽,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那么咱们能用什么方法描绘出夜景呢?

  4、 学生分组讨论绘画方法,发挥想象力,找出描绘夜景的好办法。

  5、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介绍并演示不同的绘画方法。

  (1) 用油画棒直接在深色卡纸上绘画。

  (2) 先用浅色油画棒绘画景物,再用深色水彩涂抹背景。

  (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1、欣赏作品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播发课件,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借鉴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在欣赏中获得新方法、新思路。

  2、布置实践任务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兰州美丽的夜景吧!

  (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仪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学生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学生回去后把画给家人看看,并把自己变成巨人后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情沟通的情感意识。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奖励区和展示区。

美术说课稿9

  一、说幼儿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它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他们生活习惯很感兴趣,同时也对牙刷设计的花纹和图案充满着好奇,幼儿有特别喜欢在学中玩,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天天刷牙好”这一装饰活动。

  二、说内容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为基础,还要根据《规程》及《纲要》的有关精神来确定。

  本活动贴近生活,取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牙刷的感知表现在自己装饰的作品中,有利于艺术目标的实现。

  三、说目标

  《纲要》对于艺术教育目标的要求是: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为本活动制定了两个目标:1、初步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学习正确得刷牙方式。2、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初步学习正确得握笔姿势。

  四、说准备

  1、知识准备:为了让幼儿更生动、简练的勾画出各种纹样,我打算事先让幼儿观察了解牙刷

  2、物质准备:根据内容及目标的需要,为了让幼儿画出更漂亮的牙刷,我为此活动准备了以下材料:范例、牙刷一把、画纸、蜡笔、录音。

  五、说教法学法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牙刷认识和理解,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牙刷。

  下面我对所运用的.教学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操作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如:设计图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范例是为了丰富孩子的创作内容,扩大孩子的视野,以达到逐步提高的审美能力。

  2、观察分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牙刷的外行、色彩、特征等,用脑思考各种观察过的图案、形状、特征进行比较,从而积累内在图式,深化表象。观察牙刷,并分析牙刷的特点,激发幼儿的设计及表现欲望。

  3、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装饰牙刷,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惊醒探索和学习,获得装饰牙刷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六、说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教具,引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是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接着让幼儿操作,自由发挥,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最后在欣赏作品中,交流、分享装饰的乐趣。

  下面对每一个环节做一个具体说明:

  1、导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的小嘴巴,让老师来看看你们的牙齿。(老师总结:你们的牙齿好白呀!)为什么你们的牙齿这么白了?你们每天刷牙吗?你们是怎么刷牙的?(告诉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2、观察实物,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漂亮的牙刷是为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的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把漂亮的牙刷?”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牙刷是什么样子的了,牙刷的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师小结:牙刷的毛是短短的,直直的,排列的很整齐。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刷毛的画法。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哭啊(出示一张画好牙刷但是没有刷毛的画纸。)

  3、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1)幼儿欣赏范例:我想通过欣赏范例可以让幼儿直观的理解牙刷毛的特点,也让幼儿在欣赏不同范例的基础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为下面的装饰活动垫下基础。

  (2)教师师范讲解:我想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直观且易于幼儿接受和掌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相较之下较差,所以我才采取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对整个绘画有个整体的了解,进一步为装饰做好准备。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在幼儿操作时,我想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是为了树立幼儿的信心和发挥想象。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注意牙刷毛的特征。这时,我想老师应该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把牙刷毛画得更漂亮,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进行个别指导,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5、欣赏作品,分享乐趣,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6、律动《刷牙歌》结束

美术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_____。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属于______________课型。(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对。经过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如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形成,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或审美或创新创造等)。

  四、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通过初次设计—比较分析—提高认识—再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发现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2、3、,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八、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说课稿11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第二部分:教法、学法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第三部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第四部分:教学程序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

  3、揭题。

  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

  (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

  (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美术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 :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1、《万山红遍》的作者是谁?

  3、《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

  4、《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谁?

  学生自由回答,教学给予总结,禀帖引导学生发现究竟美在哪里,引出本堂课题目。

  二、新课教学中国画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在形式美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因素:

  1、形象之美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物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

  3、色彩之美中国画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又白庙、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泼墨泼彩等。各种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是世界绘画重要的品种之一。

  4、章法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可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境,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的提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实践练习

  1. 用已学过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试作一折扇或团扇,并加盖或添画印章。 2. 简述欣赏中国画的心得体会。

  四、小结汇总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美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美术说课稿14

  我说课的内容《石头鱼》是一节自编课,同时也是去年设计的沙河文化系列的延续。我准备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学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目标预设;四、材料准备;五、教学流程;六、教法学法;七,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我校位于沙河边,沙河现在很美丽,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在沙河边玩耍,对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们是沙河的一员,那么孩子们能不能在让我们的沙河更美丽更热闹呢?为我们沙河的娃娃创造自己的理想中美丽的和谐的沙河呢?在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设计石头鱼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发扬团结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沙河的关注和热爱,以体现新课程标准,我顺应去年自编的沙河文化系列编了了这节课作为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二、教材分析: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用随处可见的卵石制作石头鱼,激发孩子们作为沙河的一员,随时为沙河的美丽动脑筋,并能用丰富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对孩子进行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团结合作的培训,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合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充分利用卵石制作石头鱼中加强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能力。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沙河关注沙河。基于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三、目标预设:

  1.通过探索用卵石自由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石头鱼,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养学生生活情感,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实际创造潜能。

  四、材料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卵石.水粉

  五、教学流程图:

  主要通过5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导课。通过提问激发孩子们对沙河产生关注

  (二)、质疑探究。观察分析卵石,小结出要关注身边事物学会巧妙利用材料创作或再创造,培养小组共同探究能力。

  (三)、学生分组在实践中体验自己做主并通过设计石头鱼,一起努力把沙河变得更加热闹的乐趣,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小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创作潜力和学习激情。

  (四)、欣赏评析别人和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扩展思维激发继续探索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六、学法、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围绕小组合作展开学习,通过了对原材料的分析,工艺设计的.构思,改变传统的师生的教学方式,了解本校学生情况,联系实际生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把“感知”“欣赏”“创造或再创造”为前提,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把合作和探索想结合,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精神。无论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运用激趣导课---质疑探究---尝试创造---体验成功----小结拓展,积极创设一种宽松的自由的情景,使学生对卵石工艺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制作欲望,紧接着展示制作技法与过程,然后引发其展开联想的翅膀,激情澎拜地动手制作石头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多维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发展了其个性,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提供创造性教学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美的韵律,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并自觉的探究制作技能技巧,对卵石工艺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感性认识,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眼,脑,手,使其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培养,而且背景色彩营造的意境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视觉效果,既培养了学生审美和创新意识,又增强了学生对工艺设计学习的兴趣。总体来说,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习过程中始终表现很积极很投入,对于在石头上创作掌握的比较好,只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的原因,学生的经验不足,底稿画的不错,在填色时有学生没有把握好水分,导致鱼的形象模糊了些,但再多做几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体验,得到了收获,得到了快乐。

美术说课稿1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的美术教师殷振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绘画艺术》。

  一、教材分析

  《认识绘画艺术》这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年级美术选修教材《绘画》当中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绘画发展的特征、种类和作品的构成因素来编排的,对一些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本书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了明确本课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其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艺术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审美辨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这节课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动手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以避免以前的种种片面认识。

  教学难点:要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涵和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三、学习者的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审美辨别能力,部分同学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初步的认识。学生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比较活跃,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

  四、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准备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绘画作品入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绘画艺术的特征、种类及构成因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

  动地了解有绘画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更佳效果。

  五、说学法

  主要采用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这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是如何统一的呢?主要是通过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的。

  六、说过程

  1、导入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几幅较为熟悉的名画,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及画种。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这样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新授内容

  这一部分我主要采用讨论、探究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达到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通过导入课题,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绘画,然后指出,须从两方面认识绘画艺术:特征、种类及作品的构成因素

  (1)绘画的特征、种类

  向学生展示我事先收集好的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图片的共性、类别,然后教师加以补充和概括。

  知识汇总:

  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辅助补充,使学生在知识上互相补充完善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极大地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优化了课堂的教学。

  (2)作品的构成因素

  这一部分作为难点不容易理解,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创作的作品,不限任何题材和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作过程,然后请同学回答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哪些因素,教师作适当引导,从而找出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题材主题、物质媒介、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形式结构、审美文化意蕴。

  知识汇总;

  我采用让学生亲自实践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易于理解和掌握,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

  3、知识小结、学会应用

  为考察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形势和内容的分析,同时说出你最难理解的一幅作品,试着说出原因。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特别

  是一些难于理解地方绘画作品的形式结构构成因素、艺术语言因素等作重点强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引导学生:

  ⑴勇于不断的尝试、摸索

  ⑵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协作

  ⑶事物都有相同之处,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利用启发、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