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时间:2022-12-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

  说教材

  《漫话邮政》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活动主题是“走向信息时代”,本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安全有效地利用、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讯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相关法律法规”,“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等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思考,但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网络信息时代,快递业务也越来越丰富,对此早前的一些邮政业务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根据本课的要求和四年级小孩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从古至今人类传递住处方式变迁,感受现代信息社会中邮政给人们带来的快捷便利。

  2.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

  3.了解集邮常识,懂得文明集邮。

  4.学会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说重点难点

  针对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额教学重点是

  1.了解从古至今,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邮政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日趋便捷。

  2.通过写信、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白它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之一。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集邮常识,知道私拆他们信件、私揭邮票是违法行为,必须文明集邮。

  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目标,我将在课堂上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角色表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将在欣赏广告、搜集资料、说话和书写等过程中,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通信方式。

  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简单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我这一课分为四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环节是课题导入。

  第二个活动环节是漫谈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第三个活动环节是话说现代邮政。

  第四个活动环节是体验EMS。

  现在,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每一个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题导入

  1、播放:EMS广告(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

  2、问:什么是EMS?中国邮政局为什么要聘请刘翔担任全球特快专递的形象大使?

  出示课题“漫话邮政”。

  活动二:漫谈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1、猜一猜:古代波斯人曾接到北方斯西德人的一封“信”,里面有一只鸟、一只老鼠、一只青蛙和五支箭。信是什么意思?(波斯人听着!你们能像鸟一样高飞,像老鼠一样在地下话动,像青蛙一样跳进池塘吗?如果不能,日你们就休想和我们打仗,当你们踏上我们国土时,我们就用箭射死你们!)

  2、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的资料,了解古时候人们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古代的信息传递怎么样?(慢,不方便)。

  3、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文明的产物——邮政取而代之。

  活动三:话说现代邮政

  1、师:如今,邮政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你们知道邮政局提供哪些服务?可以跟把你的同桌说说。(国内邮递、邮政储蓄、集邮业务)

  2、(出示表格),教师统计:全班同学家庭享受邮政服务情况。

  根据我们刚才的统计,你们发现了什么?

  3、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进入网络时代,邮政的业务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快递邮寄物品。

  活动四:体验EMS

  1、比较EMS快递和其他物品传送方式

  长兴到杭州路程约120公里,乘车费用(74)元;快件到达()天,邮费()元。

  2、小结:EMS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3、学生填写EMS单子

  要求:左边填写寄信人的信息,右边填写收信人的信息。了解不同地区的邮政编码。

  4、小结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主要坚持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的原则,将板书设计为:

  漫画邮政

  方便快捷

  次板书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脉络。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活动主题《做个聪明消费者》。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为《花钱的学问》,《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是本组教材的第4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正处于消费的萌芽期,消费观念还很模糊。需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技巧与维权意识,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2.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

  3.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价格变化的原因,学会选择。

  2、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能够辨别真伪、优劣。

  难点:知道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五、教法

  根据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我将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教材为凭借,以资料调查、交流讨论、分析探究、表演等方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增强他们的消费保护意识。

  六、学法

  根据课标理念,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体验学习。

  七、设计思路与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三大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课前感知;二、课中体验;三、课后践行。

  第一个环节:课前感知:

  1、布置学生开展一次购物体验活动。

  2、布置学生搜集商品包装、标签或商品说明书,仔细观察上面有哪些信息,并问问大人有关标志表示的意思。(意图:调查体验,唤醒生活)

  第二个环节:课中体验

  我通过以下五步骤来完成:

  一、第一步、明白什么是消费者

  首先谈话导入:买过东西吗?怎么买的?谁能模拟买火腿肠的情景?作为买方的你又怎么称呼呢?

  (意图:以生活入手,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根据切身体验理解“消费者”的含义,顺理成章地切入研究的主题:如何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步、把握时机,聪明消费

  首先播放课前拍摄的《教室里发生的故事》,通过视屏中两个同学喝红茶引发的争议引出探究问题:一样的商品价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继而请学生反馈课前购物时调查的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共同探讨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课前体验,课上交流,知道了“把握时机聪明消费”的道理。

  (意图:从生活中来、提出问题,再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通过生活实例把学生带进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中。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看懂包装,聪明消费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看懂包装,聪明消费

  先是课件展示在超市里促销的两种价格相同的酸奶,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知道除了看价钱,还要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那么怎样才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呢?于是小组合作探究。我在大屏幕上先出示探究的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问题,分工观察本组同学收集的食品的外包装袋、衣物的商标和药品说明书。先组内交流,把自己找到的相关信息告诉本组的小伙伴,然后选小组代表进行全班汇报。

  (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小组交流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交流话题,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共享资源,了解更多的商品知识。)

  第四步、合理购物,聪明消费

  根据板书内容自然过渡,提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消费时还存在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呢?接着请几名同学当场演一演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现象,通过大家交流,明白了:消费时不能只图便宜,盲目购买,这样不但没有节约,反而浪费。但是也不能互相攀比,要体谅父母的辛苦,合理消费。

  (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自身经历出发设置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有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五步、聪明消费更要保护合法权益

  设置情境:最近老师消费时遇到了麻烦:

  1、到超市买的光碟,放不出影像,是劣质品,我该怎么办?

  2、到饭店吃饭,被拒绝开发票,怎么办?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交流怎样做更合适。最后明确:当买东西的时候,应该问商家索要发票。当你买到不合适的商品时,可以要求商家给你调换、修理,如果修不好就可以退货。当你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后要求商家给你退货而遭到拒绝时,可以通过打举报电话12315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网了解更多的消费知识。

  (意图:一堂社会课的结束,仅仅是学生社会生活的开始。此环节,打破了课堂壁垒,将活动延伸到课外,激励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课堂中合作探究、自主尝试。)

  第三个环节:课后践行

  建议学生在课后从自己的零花钱中取出20元钱,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商店购物,注意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并注意比较价格、质量等,看谁是最聪明的消费者!然后与班主任联手,开展一次以《我是聪明的消费者》为题的班会,以检查一下学生消费的聪明程度。

  (意图: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学以致用,同时让品德课堂教学成果得以巩固和延伸。真正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性。)

  总结:以上是我在探索教学《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的想法和做法,有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小学六年制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的第一课《学看平面图》。我把本课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有两个重点。一是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二是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从中找到指定位置。后半部分重点则在于让学生学画简单的平面图。

  二、学情分析:

  我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方位感和思维方面存在不足。

  三、教学目标确定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中提出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有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此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到某一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能用简单的图形表达出来。

  四、教学重难点确定依据: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理念,我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确定了这一课的重难点: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

  五、教学准备:

  准备几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和一些动物卡片。

  六、教学设想:

  在授课之前我设想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 交朋友是每个孩子都非常愿意做的事,我抓住这一特点,主动与孩子交朋友。因此带来问题,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开始本课。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充分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七、说教学流程:

  (一)轻松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很喜欢交朋友,也很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吗?那么有空我能去你家玩吗?你能告诉我你家的具体位置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永远记住你家的位置呢?(画图)是啊,通过你的简易图我就可以准确的找到你家了。那么在会画图之前我们要先学会看平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看平面图》这一课。

  师:孩子们,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向和位置,还记得平面图上怎样确定方向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设计这一环节是使学生能把各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看懂平面图

  1、师:你们想去动物园玩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动物园里有什么?箭头指的始终是北面。大街、售票处等叫图例。

  师:孩子们,你们想看什么动物呢?分组商量选出最喜欢的三种动物,并说出这些动物在平面图上的位置。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吧!(出示课件)

  2、师:在实际中,我们要想很快地找到想要看的动物,就需要我们看懂平面图。那么怎么才能看懂平面图呢?(师板书:看懂图例、弄清方向)

  3、师:(教师继续出示课件)你们谁能看懂这幅医院的平面图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位置)

  4、师:除了动物园、医院的平面图,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平面图?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你能说出每个平面图的名称吗?

  师小结:平面图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全貌,还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画平面图

  1、引导学生看书56页,初步学画平面图。

  2、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教师自己就读过的小学的《学校平面图》。看了老师画的平面图,你能画出我们校园的平面图吗?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示图例。

  3、学生展示作品。

  (四)总结

  师:你们这节课都学了什么?(通过学生汇报,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

  (五)作业

  师:把你们画的平面图展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并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4

  《规则在哪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单元设计构想旨在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但教育的重点不是单纯强调必须遵守规则,而是通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便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它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实际,我依据新课标精神,拟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

  4、学习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教育要关注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目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设计思想,我作了如下教学准备:

  1、设计调查报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2、放手让学生自主调查,了解相关规则,完成调查报告。

  3、了解学生完成调查报告的情况,根据具体学情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活动步骤:

  活动一:调查报告(学生、教师)

  让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学习发现、了解生活中的规则。教师的调查报告要体现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二:游戏比赛

  通过做游戏,体验规则,明白没有规则,小小的竞赛也无法公正地进行,进一步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三:讨论、交流调查报告(学生、教师)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再推荐同学或自己在班上交流,然后全班互动,自由观看别人的报告,教师也参与交流,最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确处处有规则,但只有用心观察、用心思考,调动多种感官去收集,才能找到它们。

  活动四:问题解答

  引导学生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生成问题,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教师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本课板书由师生共同完成,加深了学生对规则在哪里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板书简单、实用。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调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如何使这一参与具有实效性又是一个难点。本次教学,力求充分利用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各种社会组织、机构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力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但教学中,我发现“如何;如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该内容是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苏教版)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的第四课,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相关的内容标准是:“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祖国的自然概况”和“了解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课的主题是珍惜和节约资源。按照这个主题教材分为三个版块?nbsp第一版块“没有水的日子”、课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缺水的感受,体会到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紧接着呈现出一系列的数字、图表和案例说明我国是个“贫水国”,激起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忧患意识。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再次拉回自己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对自家用水的调查,揭示出我国水资源浪费的惊人现状。进而顺理成章地进入第二版块“节约用水”学习,提出节约用水的号召,并提出一些学生可以接受和操作的行动方案,倡导学生投入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对第三版块“节约纸张”的处理仍然采取从学生的情感出发的方式,用拟人的手法设置了“我是一张被丢弃的纸”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表达“心情”的方式谴责丢弃纸张的行为,课文还通过呈现一幅纸张生产的流程图,拓展学生的认识:节约纸张就是尊重劳动,就是间接地保护了森林,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接着让学生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如何对待纸张的,完成对学生正确行为的引导。最后安排“回家做一做”,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在明白纸张来之不易的同时得到“节约纸张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丰富,思想性和实践性很强。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将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懂得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第二课时通过演一演、做一做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节约用纸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其实就是在保护水资源。

  下面我着重来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 活动目标:

  认知: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情感:通过对“水”的了解,激发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内在需求。

  技能:培养学生收集、阅读、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 本课的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的极度匮乏,了解中国淡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及每一个家庭中浪费用水的现象,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制定切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水措施并能身体力行去实践,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并确立珍惜人类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在与学生对水资源缺乏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认识的表面,并不能真正从思想上产生忧患意识,产生珍惜人类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以讨论法和讲授法为主。学法主要采用调查法和动手操作法。

  五、 说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媒体出示水滴图,由此引出课题:从一滴水说起。

  二、认识淡水的重要性

  1、教师提问: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你能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水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需要出发,逐步扩大到社区生活需要,从生存需要出发逐步扩大到发展需要。然后出示一张图表,从图表中的一系列数据中了解在生活生产中所需要的用水量,以加深水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是啊,不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的身体同样离不开水。你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呢?知识就是财富,让我们一起走进财富小考场。

  (1)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

  (2)水参与了我们体内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当人体内缺水达到(20%),生命就随之中止。

  (3) 没有水,人最多能活(3)天。

  (4)人体含水最多的部位是(眼球)。

  三、了解水资源的现状

  过渡:是啊,水真的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啊。我们一天也离不开水。

  出示地球的图片,了解地球表面的组成部分,知道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是被水所覆盖。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撕纸的方式,即让学生拿出一张蓝色的正方形纸,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然后通过逐步撕去整张纸中的部分表示在这些水中被撕去的是人类不能用的水,知道最后,仅剩极小的一部分表示这就是地球上能为我们人类所用的淡水。认识到在这些水中能被人类所用的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大概是百分之零点三。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希望通过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能很直接地体验到地球水资源的匮乏。再通过图表让学生知道在这样匮乏的水资源中,中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排列世界第六,但因为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却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缺水地区的生存状况。阅读书本上的水危机的资料,交流学生收集到的缺水资料,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缺乏。这一环节的设计期望通过图表、画面的内容比较直观地反映现状,给学生在情感上以比较强烈的震撼。

  四、 节约用水

  1、谈感受——体会在停水日子里的煎熬

  (1).导语: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2、小调查,——了解家庭生活浪费用水现象

  (1).小组交流调查内容。

  (2).学生汇报调查发现的家庭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并谈谈认识。

  3、定措施——制定切合生活实际的节水措施

  (1).学生讨论节水措施。(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想办法)

  (2).制定并汇报节水措施。

  五、 总结

  1、出示一些节水广告图片,写一写,写出一句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语

  2、总结谈话:小小一滴水引发了同学们的节水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灵感,也让老师从你们身上学到了许多,谢谢大家。

  六、 家庭作业:

  从今天开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6

  【说教材】

  《游子回家》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的第二个主题活动《炎黄子孙的心愿》当中的第一个课题。

  本单元通过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首先,以“走进民族大家庭”这一主题开始,展开我国各民族绚丽的画卷,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次,以“炎黄子孙的心愿”为主题,介绍了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和我国的宝岛台湾,并打开了了解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窗口,使学生知道港、澳回归,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骄傲、自豪。

  【说教学目标】

  品德教育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游子回家》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态度目标:增进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和民族自豪感。

  2、能力目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进对于祖国的责任感。

  3、知识目标: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一国两制”的重要政策。

  教学重难点:这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到被割让和被占领是由于国家的落后与政府的腐败软弱,回归则是国家的发达与强盛。

  【说教学学法】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教法与学法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体验中培养探究的习惯,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探究体验活动之中,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理念。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上网、去图书馆、观看电视、调查访问、旅游参观等多种途径搜集与香港有关的文字、图片、实物、音像等资料,对香港有了较深的认识,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课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汇报、讨论、交流、体验、设计等活动;课后通过行为实践,全方位地关注学生情感的生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在动态的体验过程中生成和发展。

  【说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齐唱《大中国》

  利用课前播放的歌曲《大中国》资源,让学生在听、看、唱、想等多感观的刺激,感受祖国母亲大好河山的风光景色。

  第一环节:创设意境激情揭题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配合简明言语直接点题:

  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有着不可分割的每一寸土地,更有着割舍不断的血溶于水的赤子之情。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吗?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让13亿炎黄子孙和海外游子为之振奋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香港这个游子终于回家了,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出示课题《游子回家》

  第二环节:汇报交流明理激情

  师:课前,各小组的同学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许多有关香港的资料。下面,请拿出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位代表准备汇报。

  ㈠小组内资料交流

  ㈡小组代表汇报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小组汇报)

  香港地处我国的南部沿海,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市之南,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以及周围200多个岛屿,总面积1000平方千米,虽然面积不大,但位置却很重要,不但是我国海上航路的重要港口,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的重要港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资料交流,了解到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知道香港区域的范畴,使学生初步对香港有了大概的感知,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香港,让学生对香港充满探究的愿望。】

  2、回顾历史

  ①交流“香港是怎样从祖国分割出去的?”的资料

  ②观看香港被英军侵占的历史画面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租包括九龙、新界等整个香港地区。)

  师:同学们,看到这种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师小结: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警钟依然长鸣,作为中国人,让我们铭记这段屈辱的过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设计意图:由于香港的历史时间跨度大,过程复杂,特别是要弄清香港是怎样从祖国分割出去的?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他们理解到被割让和被占领是由于国家的落后与政府的腐败软弱造成,并且通过收集材料、交流材料,让学生获得初步感知,再精选香港被英军侵占的历史画面,引领孩子走近那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历史情境,还原历史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并让学生畅谈感受,从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起到共鸣的效果。】

  3、重温回归

  ①交流香港回归的资料:

  播放录像“中英两国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997年6月30日晚,无数个家庭守在电视机旁,兴奋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是啊,100多年的屈辱将在今夜被洗刷干净。香港,这块镌刻着中华民族耻辱的土地,这个被称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港湾,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这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呢!灯火通明的天安门广场、波光粼粼的维多利亚港湾准时在午夜爆发出了如潮的欢呼——香港回归祖国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②学生畅谈感受

  师: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师小结:香港回归以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归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在那里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

  4、了解区旗和区徽的含义

  ①师:谁来说说香港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呢?(小组汇报、交流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荆花红旗。红色底色,旗中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洋紫荆花是香港区花,代表香港。红色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代表祖国,象征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花中的五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区旗用红白两色作主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整个区徽意思是指香港在祖国的环抱下,更加开花结果,繁荣昌盛。

  ②学生动手制作区旗和区徽,以便更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重温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在一幅幅的画面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发学生心中爱国之情的自豪感。进而让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认识到香港的顺利回归是由于祖国的强大,是得益于“一国两制”的重要政策。】

  第三环节:香港之旅升华情感

  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香港去看一看,去领略这魅力之都的风采吧!

  播放“香港风光”录像:

  1、太平山顶看夜景,火树银花不夜天。

  2、夜色中的维多利亚港湾。

  3、登上太平山顶,香港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4、夜晚中的美丽港湾

  5、白天的维多利亚港

  【设计意图:教师在此创设“香港之旅”,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回归后的香港的繁荣兴旺,这是祖国强大的体现,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年20xx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播放录像)这一时刻,轰鸣的礼炮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地宣告:今日的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东方雄狮,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满怀信心地期望,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随着祖国母亲的日益强大,宝岛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观看电视、调查访问、旅游参观等多种途径搜集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香港的资料,对香港有了较深的认识,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希望你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继续探究澳门、台湾。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活动虽已结束,但是探究的脚步依然在延续,此环节为探究澳门、台湾埋下伏笔。】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在追求简洁明了的同时,力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炎黄子孙的

  游子回家

  香港割让落后

  一国两制回归强大

  风采发展

  以上是我对《游子回家》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说明,敬请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学习的有心人》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坚持就是胜利。课文从登山者坚持登上顶峰、长跑运动员坚持跑到终点,等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坚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他们努力的过程中体会坚持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真正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第二部分:集中注意力学习。课文采用到医院就诊的形式让学生懂得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差、做事粗心大意都与注意力不集中有关。第三部分:测试自己的注意力状态。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活动的板块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第四部分:通过观察、记录活动,归纳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其驱使下体会学习的快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心理品质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自我发展为目标。在课程价值上具有多元性,侧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结合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让学生懂得学习需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困难,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据调查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懂得学习需要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教育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难点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专心致志,自主学习;持之以恒,自我建构。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典型故事,欣赏短片,争当医生、小组合作,自我体验等教学方式。

  教学流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们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二)故事短片,感知分享(三)体验升华,回归生活(四)板书简练,画龙点睛

  虽只有四环节,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文本进行了二次整合,教材原来的文本顺序中,导入课堂的是四幅励志图片,将课堂信息笼统地合在一起,没有显示其阶梯性,各个版块之间概念不明确。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将教材中的一、二部分教学顺序进行调换,既符合孩子们认知的规律,又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设计理念:一条主线,四个版块,点面结合,螺旋上升。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运用游戏对优化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现这一有机统一的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一开始就采用了游戏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找不同》的游戏。品德与社会课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情悟理,我们就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悟。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二)故事短片,感知分享

  课文采用到医院就诊的形式让学生懂得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我们就由教师创设情境,整合教材,绘声讲故事,把文本中单一的图片变成吸引人的故事,让孩子充当角色对话,帮助陈刚,理解学习要专心致志。感悟继续递进,我们又让孩子们听王羲之“墨池”的故事,感受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层层递进,由专心致志到持之以恒,接着让孩子们说身边专心致志的例子,结合实际,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学,从生活中悟。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品德和社会性渊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我们把教材中的图片创设为故事,正如课标中所说,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帮助陈刚。最后我们播放北京残奥会中最吸引人的南非游泳运动员残疾人娜塔莉·杜托伊特的短片。让孩子们用眼睛观察专心致志,用心灵感受持之以恒。

  (三)体验展示,回归生活

  在孩子们初步理解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习的同时,我们又让孩子们进行体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标准的基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撷取了,公共汽车车门在右,易错字宝宝等题目;从审题中看孩子们是否专心,规定时间2分钟,有数学题,有抄写易错字,在紧张的滴答声中让孩子们知道时间的珍贵以及他的无情,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用专心去攻克困难,用恒心去赢得胜利。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孩子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我们就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名人名言或小故事,并将名言赠送出去,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在这儿,孩子就是学习的小主人,在这儿,孩子就是伙伴的小老师,在这儿,孩子就是学习的有心人。

  (四)板书简练,画龙点睛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设计出了一把金钥匙。一把用美丽外貌来吸引孩子注意力,一把用专心,恒心打动孩子学习心,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朝着做学习有心人的大门努力前进。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8

  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中的《同学友谊要珍惜》的第二课时《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后反思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学生在集体中生活中,必然要与小伙伴交往,和同学们朝夕相处,产生友谊,从他们的愿望来看,大家都愿意交朋友,朋友使他们得到集体的归属感。但是当代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有不少人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导致一些同学渴望朋友,却没有朋友。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友谊、学习珍惜友谊,使他们懂得友谊相处的道理,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

  “我们都是朋友”通过引领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帮助他们对朋友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加深了理解。通过回忆成为朋友的原因,感受友谊咋样经过时间的磨砺越来越深厚,通过辨析,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标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体现在:

  知识与技能: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过程与方法: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难点: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二,说教法,学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学科,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感受友情珍贵,学习珍惜友谊,使他们懂得友谊相处的道理,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结合注重开放与生成,构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探索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形成深刻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靠,对难点也比较容易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各种游戏,喜欢比赛,但注意力易转移,自控力较差等特点,让他们一节课都围着你转,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他们的潜能,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有趣、灵活的运动形式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活动1: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活动2:同学们你们在建华中心小学上两年多了,也交了不少的好朋友,说说你有哪些好朋友?你的好朋友都有哪些特点?那么在朋友之间你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把发生在你和朋友之间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讲感人的故事其他同学静静听

  (二)。猜猜我的好朋友

  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对自己的朋友非常熟悉对不对,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

  猜我的好朋友游戏规则:用一块

  布包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叫几个同学从前面经过,并说一句话,让蒙眼睛的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游戏开始..

  学生玩猜人的游戏。

  (三)讨论:好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师:有的同学认为“够意思”才是朋友是这样吗下面请看书?

  猜着的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朋友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1)请大家把书翻到54页,我们看看书中的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好不好。

  指名四位同学叙述图意。

  生:第一副:借作业给朋友抄。

  第二副:有不问明情况要帮朋友打架的。

  第三副:有帮朋友逃课帮助保密的。

  第四副:有帮朋友偷摘葡萄,帮忙放风的。

  2)大嘴青蛙向大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样的朋友好不好?为什么?你和朋友之间有没有类似的事情?真正的朋友应该怎样做.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应该共同想办法,而不是共同去做坏事,如果友谊用不平等的交往进行,那么迟早他都会失横的所以友谊的天平必须是平等的那么平等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往中人人平等。

  生: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试举一例。

  生:劳动中人人平等。

  学生举一例。

  生:活动中人人平等

  学生举一例

  (四),填一填

  你的好朋友一定很多,选择一位填在下表中。

  我的好朋友

  成为朋友的原因

  朋友的特点

  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五),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你干渴时的一杯水,朋友是你寒冷时的一丝温暖的阳光,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朋友共同完成了<资本论>,所以,孩子们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吧,黄金

  有价,友谊无价。

  (六),作业设计:

  课后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朋友的理解和认识,用简单的几句话写一写,并与同伴交流。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9

  《通信连万家》一课是现代生活与现在科技的结合。课程体现了源于生活,高于教材的特性。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内容编写的。基于课程目标与四下学期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计和实施我的教学的。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有许多现代科技知识性的内容,相对品德课而言,它浓浓的品德味道比较的淡,而现代生活感和时代的科技感比较的强烈,给学生的是各种感官的刺激。趋向于品德课另一特点——综合性。如何把握综合性,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在对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分析后,我认为这节课在知识上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在情感目标上,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现代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现代生活离不开通信;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并且利用它增进与他人的交往和情感。在行为目标上,让孩子们学会选择不同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因为是农村孩子有他的特殊性,他们的家庭没有电脑和网络,不会用电子邮件和软件聊天。对他们来说,知道这些高科技通信工具的存在和可以使用还是非常必要的。为他们今后打开世界的窗口埋下伏笔。这些目标可能对于城里孩子不上他们早就知道了,而且已经拥有并能灵活的运用了。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班里大多数孩子知道通信,并且曾经使用过,那么在课堂上学习要增加一些必要的量,让孩子们对通信有个完整的认识,成了我这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于是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通信,通信无处不在的为我们生活服务,并且会使用我们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第一环节在这里起到的是铺垫作用,孩子们知道了从古到今的通信发展,更加能深刻感受通信的重要性。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孩子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古代的通信方式,他们觉得古人想的通信方式很有趣很聪明,也想试试,但一提到有急事时想用它吗?答案就是否定了。第二环节是点击现代,真实感受,我着重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生活中所使用的通信方式,是如何运用的,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感受等,让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现代生活因为有了通信而变的方便、快捷、高效。感受通信的无所不能,即可以进行天地间的通话,又可以挽救人的生命,震撼之极!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以西塘旅游节为载体,让孩子发出邀请,尝试使用现代的各种通信工具。同时又创设情境让孩子也能试着使用现代的邮政通信,知道通信工具无好坏之分,他的存在就是为我们良好的生活服务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使用不同的通信工具。第四环节是课外延伸,让孩子们能实践运用,尝试和老师联系,孩子们简直有点兴奋,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史无前例的.,老师给他们名片,而且给的这样真诚,真心真意和他们做朋友,他们真的很开心,试教的班级反响非常好,班级里拥有软件的小朋友,都已经加我为好友了。这个环节就是一个现场反馈的环节,我这样的设计不露痕迹,效果却是加倍的,真正达到一种无痕的教育,学生使用通信工具也完全是一种内在需要。这四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呈现的是一个有梯度上扬的过程,本节课自始自终围绕通信这个主题,展开活动。真正体现了现代生活必需要用通信。

  三、在教学策路上的选择

  本节课我花得心思真的挺多的,因为这个话题农村孩子真的比较陌生,把课上得他们喜欢是挺重要,要时时刻刻的吸引孩子们,这样他们才会和你合作,参与课堂。了解古代现代的通信工具他们很好奇,自己去调查了。我把我的照片展示给他们看,他们喜欢,也知道了软件这个时尚的网络通信。又出示了他们熟悉的西塘要开旅游节,闭幕式那天还有焰火晚会还是星期六,多方面的重合,孩子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各个都想参与进来,都想用通信去邀请亲友一起去。跃跃欲试!等到教师名片的出示就是整堂课高潮后的沸点,孩子们都拿起笔来记下的通信方式。他们会迫不及待的去使用通信和我联系,这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和人格魅力的最佳体现通信连着师生间的浓浓的情意,连着你、我、他,连万家。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生活的强者》是《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在蓝天下》的第三课。本单元的重要思路是帮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体谅、尊重他人,并尽所能关爱残障等弱势人群,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身边强者的事迹,探寻人们自强的足迹,懂得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做生活中的强者。本课以四川大地震中的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事迹为题材,贯穿不畏困难和挫折,努力向上,积极生活的理念,引导儿童珍爱自己,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针对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2、了解身边的强者,知道遇到困难时,只要不轻言放弃,想办法去克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3、收集名人自强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只要不轻言放弃,想办法去克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四、课前准备

  1、收集人们自强的相关诗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2、调查身边的强者事迹。

  3、征集同学尚未克服的困难,制成学习卡。

  五、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

  六、教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自制多媒体课件:“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视频。

  七、说教学流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感受“强者”精神

  1、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可是却有很多不向困难低头的人,他们就是生活的强者。(引出课题:做生活的强者)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美哉,英雄少年》,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3、播放“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视频。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在情景、事迹、行动中体验“强者”精神和品质)

  环节二、深入了解“强者”

  1、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少年。

  阅读材料:

  A因为我是班长

  B病房里的小小志愿者(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和学习强者的精神品质)

  2、你还了解哪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从他们的身上,你怎样理解“做生活强者”的意义?

  分小组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身边强者的事迹,每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发言,说说从这些身边的强者的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深入了解“强者”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和个性特征)

  环节三、学习做“强者”的行为引导

  1、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阅读13页三份材料,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交流大家对身边的人的优秀品质的观察与发现:说出身边的强者事迹。

  3.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学习英雄和楷模的优秀品质呢?

  将事先收集的学习卡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该如何战胜这些困难。谁的办法最好,谁就可以摘下学习卡成为小擂主,主持下一次讨论。

  4.向同学们说出自己尚未克服的困难。

  5.完成“学英雄,见行动”小计划

  (通过事例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能积极面对、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

  八、引导学生小结:

  一个人要有同情心、怜悯心,才能理解关爱他人。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不要退缩,勇敢地面对,你强他就弱,当你战胜了困难,就会取得成功的乐趣。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我爱我的家》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本课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与时空相结合,引申出相关知识,以逐步形成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野。本课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总目标为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本课由两个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和两个活动天地组成四部分内容组成。

  二、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家庭的了解和对家深深的爱。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德与社会》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看温馨家的图片情境导入、介绍家庭生活、讲述我家的故事、汇报家庭调查表等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加深对家的了解,认识到人的生活离不开家,激发爱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确定本课的知识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讲述日常家庭生活,

  了解家庭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观察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 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画一张自己家居的图画或拍摄自己家居的照片,并做好介绍自己家故事的 准备。

  教师:搜集人们的家居图片、准备音乐《回家》、《让爱住我家》、家庭资料、照 片;做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预计用时7分钟)运用多媒体幻灯再现一个温馨的家居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在优美 的“回家”背景音乐下,展现温馨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谈对家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之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贴出家的图片,说一说自己、家人什么时候最想家?

  [这样的设计,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用直观的图片、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体验,获得对家的认知与感悟。]

  (二)活动二介绍自己家的环境与日常生活。(预计用时11分钟)先由老师拿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介绍自己家庭的环境,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课前搜集并整理的自己家庭环境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将家庭的图画贴在黑板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此设计紧扣“生活”二字,同时,让孩子们从同伴的情景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来,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家的认识、了解,]

  (三)活动三讲述“我家的故事”。(预计用时12分钟)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师要注意从照片和学生的语言中找到深挖下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人之间的关爱、家庭的温馨。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在与教师的平等互助交流中,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本设计根据这一思想,设计了师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四)活动四

  汇报调查内容,主题升华。(预计用时10分钟)首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对家人的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接着明确这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家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做一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呢?再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品德与社会课程,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去指导学生的生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以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2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下午)好!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和平之路》一课的教学构思。

  教材分析:

  《和平之路》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爱和平”的第二课。本课以两次世界大战及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战争与冲突后,人们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和平鸽,雕塑,和平大钟,带“和平”的地名,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从而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为第三课维护世界和平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说教材定目标提出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情,本课“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国际社会建立的各种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机构及曾经作出的.有影响力的做法。

  过程与方法:感受人们世世代代憧憬和平的诚挚心愿,崇敬勇敢献身和平事业的重要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

  二谈学情融教、学渗透理念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基础和思想意识,对文本也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了教法与学法的融合。

  (一)、注重新旧联系,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课标》要求,我设计“诗文导入”、“阅读故事园”、“毕加索与和平鸽”等环节,使学生自主挖掘教材和生活资源,以体现学科性质。

  (二)、注重多维互动,创设良好氛围。

  围绕《课标》,我“以生为本”,设计“诗文导入”、“读后感言”等情节,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感悟。

  (三)、注重教学细节,激发学生情感。

  为此,我抓住“人们表达向往和平的方式”、“读后感言、“和平使者”等细节,深化了主题,激发了情感。

  三设流程、构板书,体现理念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展示有关和平的文艺作品,创作有关和平的美术绘画。

  2、举行和平主题的诗歌朗诵或演唱和平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做好了课前准备,就为第二版块——课中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灵活板书,凸现主题。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本节课,首先学习“和平使者”时引入板书副标题;其次在红十字的精神学习过程中引入板书;最后在深化主题时,引入主标题,并通过突出书写和重读,以求突出主题,升华情感。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所述只是一些肤浅认识,不足之处,敬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3

  【说教材】

  《小窗口大世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中的第三课。

  这一课主要讲大众媒体,包含“我们怎样了解外界”、“我们怎样利用媒体”和“小小新闻发布会”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激发他们探究媒体世界的愿望,进而运用媒体这个小窗口了解大千世界。

  【说学情】

  大众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时时刻刻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关系。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小是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长大的,对媒体的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于媒体均有所接触,但对于媒体的有效应用却做得不够,往往是把有的媒体当成“玩具”,而不是“工具”。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了激趣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首先以学生喜爱的舞蹈,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探究,自主发现各种媒体的作用,从而体验到大众媒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大千世界,最后任务驱动学生主动运用媒体,以此培养他们利用大众媒体了解世界的能力。

  【说学法】

  在这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自主发现、自主体验的学习方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

  【说教学目标】

  1.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都是大众媒体。

  2.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重点

  1.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2.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激趣导入、新知感悟、媒体大搜索、媒体大比拼和新闻小灵通五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影视片段,请学生跟跳舞蹈。

  2.请学生说说这段舞蹈出自哪里,是怎么知道的,大家从电视中还知道些什么?以此引出小小的电视窗口里有一个大世界。

  3.板书课题:“小窗口 大世界”

  二、新知感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我为了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型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型学习,我采取了创设情境教学法。

  1.创设情境

  森林里举行百科知识大赛,要挑选出一位知识最渊博大王来管理大森林。动物们都想成为森林之王,纷纷忙了起来,就连一些小朋友也不闲着,纷纷跑来为他们帮忙。可是他们忙了半天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赢这场比赛。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创设这样的情境后,学生便会主动地想出种种办法来帮助他们,大家可能会想到从电视里找资料、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听广播搜索资料或从书本报刊中寻找资料。

  2.学生回答问题后展示各种媒体并板书。

  3.教师引出大众媒体的概念:

  教师: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刚才大家所说到的书本、报纸、电视、广播、计算机等被称为大众媒体。

  此时,大众媒体就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中由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自身的认识。

  4.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还向大家展

  示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到的信息。

  通过以上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主动地了解了大众媒体,然后在媒体信息的展示中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个媒体小窗口带来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同时使他们产生运用媒体了解世界的冲动,于是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媒体大搜索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尝试性地运用媒体搜索信息。

  1.学生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媒体

  2.喜欢同一种媒体的同学在一起组成一组

  3.设计任务:各组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准备的各种媒体中选择喜欢的媒体搜索感兴趣的信息。

  以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媒体大比拼

  在大家通过努力合作搜集到大量信息后,便进入媒体大比拼环节。

  1.各小组为自己喜欢的媒体设计一句宣传语。

  2.用文字、图画、表演等形式向大家展示搜索到的信息。

  3.评一评各组哪方面做得更好。

  4.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颁奖小环节。根据各组的特点分别给他们颁发各具特色的奖状,如最佳创意奖、最佳创新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展示奖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

  五、新闻小灵通

  最后便进入新闻小灵通环节,这是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为了让学生从运用一种媒体搜索信息到运用多种媒体搜索信息,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任务: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媒体搜集今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合作完成,并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开放式的课堂,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首先让学生在欢快舞蹈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媒体,发现媒体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各种任务中运用媒体、体验媒体。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首先在激趣导入教学环节中板书课题,然后在新知感悟中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各种媒体,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板书,最后通过把贴图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地球图案,以此表达通过各种媒体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的大千世界这一主题。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4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民居特色》。

  说教材:

  这是一个自编教材,我将它作为五年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一个拓展内容,因为在三年级《家乡的山山水水》,五年级《同一个名字叫中国》的学习中,我感受到学生对于民风民俗的浓厚兴趣,此外,学生对于中国的地形、气候、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民居特色》这个内容将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地形、气候、资源的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将有利于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

  教学目标:

  本堂课的目标是多层次的,但其中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理解民居特色形成的原因。其中,“了解特点”这个目标很容易达成,而“理解民居特色形成原因”则有一定的难度,此外,让学生感受“民居建筑艺术的精美”这个情感目标,也需要一定的引导技巧,否则目标就会虚化。

  说教学流程(教法、学法):

  那么我又是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并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的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搜索巧引导,“一地鸡毛”变成“禅”。

  本节课需要学生有关于地形、气候、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上网搜集信息是课前必须的作业。但是缺乏指导的盲目搜集,学生的信息难免“一地鸡毛”,如何让信息搜集有效、有序呢?老师的指导很重要。因此我告诉学生“中国民俗网”具体网址,信息课带上“信息摘记本”上网查找;对搜集的民居图片、邮票、文字等资料进行归类、取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情境活动巧创设,俯瞰祖国。

  新课开始,我就借助精美的课件,创设师生同游神州的情境,(播放课件)这样,学生一路走来,一边不停地搜索已有的生活经验,一边增加着认知,这样学生不仅有感性的认识,领略了风格迥异的各地民居,同时借助飞机的飞行加强了地域的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下一环节探究民居特色形成原因的学习做铺垫。这个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设疑探究巧引导,小组展示趣盎然。

  1 、客家民居形成原因——引导揭密

  激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客家民居的特点后,我饶有趣味地讲述:美国间谍发现这一大型不明建筑物,误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从而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不可小看这个笑话,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对客家民居的兴趣,那么,设疑。这样奇特、罕见的民居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那样的房子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探究。接着给学生提供客家民居图文和音频资料,学生看完后,小组交流完成表格。揭秘。在让学生充分地说甚至是大胆的猜测后,我不给予任何评价和补充,而是继续播放音频,揭晓谜底,(课件出示)原来客家民居的形成原因与当地的治安环境有关。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一句,你知道吗?20xx年7 月 ,客家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学生心中掀起情感的波澜,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情感产生需要发自内心,所以要让学生真正的进入知识的内部,产生震撼、感慨,而不是老师拿语言贴个标签,强加给学生。如本例,先是让学生对客家民居产生兴趣,然后做进一步的探究,当学生一步步深入秘密内部,感慨、感叹的时候,情感目标就自然地、悄然的达成了。

  2、傣家竹楼形成原因——自主探究

  接下来,我让意犹未尽的学生自主探究傣家竹楼的形成原因。

  扮演角色,说一说。先是几位去过云南旅游的'同学当小导游,说一说“云南印象”,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旧知,说完还留下2个有趣的问题供大家探究,掀起了课堂上的小高潮:(课件)

  1、竹楼就像踩着高跷,为什么下面用来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而上面用来住人?请大家结合当地的气候想想。

  2、竹楼为什么要用竹子而不用别的材料建造?它有什么优点呢?

  接下来,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出傣家竹楼的特点和作用,并分析得出:傣家竹楼(课件)因地制宜、天然建材的形成原因。

  联系生活,算一算。接下来,我以学校边上的凯通国际楼盘为例,设计了“算一算”活动:

  1、一个4平米厨房简单装修的材料费是多少?

  2、估一估,100平米的房子简单装修的材料费,又是多少呢?

  3、这只是装修材料,如果再算上外面的框架,那还得需要多少吨钢筋、水泥、沙子啊?

  而竹子是天然建材,几乎不需要成本。这样,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竹子做建材经济、实惠的特点。此时此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由得赞叹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情”促“情”,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将课堂学习气氛推入高潮。

  3、制作民居名片——小组合作

  这是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拓展深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特色鲜明的民居,采取了小组合作制作民居名片的形式。

  (1)任务内容。(课件出示)

  本环节为四人一组合作,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参照民居的难度指数“☆”,选择自己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民居,归纳特点,分析形成原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名片的制作。

  (2)尝试制作。

  在此,我觉得值得讲的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对现场进行观察、调控,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发现有的小组搜集的图片资料多,有的文字资料多,于是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以求达到合理分配资源,或者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以求达到资源共享。对于个别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则安排他当临时联络员,负责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流。

  (3)成果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示、竞争、评价,收获着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乐趣。比如,蒙古包小组载歌载舞,一首腾格尔的《天堂》顿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江南四大才子”,正在对江南民居进行幽默、生动的解说;瞧!来自西安的“旅游形象大使”,他们热情大方地介绍着陕北窑洞,小组成员发放亲手制作的民居名片。

  4、观看视频——总结提升

  这个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提升,打破了以往总是教师或学生总结的固有模式,而是借用一个科教片视频来完成的。本段视频讲述的是民居与环境的关系,运用声、色、画效果,动态展示课内外内容,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本课的知识,以达到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至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将学习民居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能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在课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自主地完成了一个个形式多样的作业。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思想家孔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寻根问祖》主题三《杰出的智者》课题一的内容。本课题以名言的方式分别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并以简要的文字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以及成就。编者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寻找历史的源头,了解孔子生平事迹、思想以及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知道我国在17世纪以前,我国在思想文化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出现了像孔子这样的杰出的智者,萌发敬仰之情,增强民族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是通过在语文课上的孔子名言开始的。由于课文历史背景距离学生遥远,如何让学生了解孔子生平事迹、思想以及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从而萌发敬仰之情成了教学的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无论是搜集资料的能力还是阅读理解、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时,只要教师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问题,加以引导和点拨,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增强民族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了解孔子生平事迹和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学习阅读历史资料,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四、教法学法

  新课程指出:只有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将在课堂上采用追问法、故事法、情景模拟法和课堂感染法进行教学。学生将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中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灵魂是品德性,历史题材课堂虽然是偏重于历史方面的教学,但它的核心还是品德教育。在本课中,教学意义不只是在于让学生了解孔子生平事迹、思想以及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萌发敬仰之情,增强民族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本课设计以孔子人物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分别设计“设疑导入,认识孔子”、“追疑探究,了解孔子”、“释疑明理,学习孔子”三个教学环节,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重现历史,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系列问题,实施有效追问,引发孩子产生与之“交往”、“对话”的愿望和冲动,让历史走近学生的生活,实现与学生的对话,凸显历史课堂的品德性。

  一、设疑导入,认识孔子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孔庙,感受孔子地位崇高,然后引出“孔子为什么受到人们如此敬仰呢”的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用问题导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本课探究孔子做好了铺垫。

  二、追疑探究,了解孔子

  这个环节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孔子名言,导我前行

  在这个活动里,我首先播放xxxx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三千弟子诵读孔子名言的视频,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孔子名言对自己影响的体会,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进行追问,引导学生用孔子名言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品德课在强调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历史题材课堂虽然是偏重于历史知识的教学,但它的核心还是品德教育。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而突显历史题材课堂的品德性。

  活动二孔子精神,伴我成长

  在这个活动里,我首先播放孔子追求儒家思想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谈谈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进行追问,让学生感悟孔子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设计意图】品德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孔子为了追求理想而不怕艰难险阻的历史背景,更加能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活动三孔子教育,助我发展

  在这个活动里,我通过视频、情景故事,让学生了解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用追问的教学方法,引导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影响。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适时追问,以交流体验为中心,因势利导,触发学生的心灵,从而实践历史题材的品德教学的最优化。

  三、释疑明理,学习孔子

  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让学生谈谈:“假如,孔子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然后播放孔子学院儒家文化的视频,设计问题,让学生谈谈感想和体会,最后,创设情景,让学生畅谈如何从身边一件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计意图】新课程指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品德课程的追求。了解历史,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从了解孔子,敬仰孔子,最后让学生回归生活,学习孔子,培养历史的责任感,从而突显历史题材课堂的品德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