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活动方案

时间:2023-08-04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热】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音乐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5篇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品发出不同的声音。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二、教学准备:

  1、音乐:《小鸟飞》;声音准备:鸟叫声;刮风打雷下雨声;锯木声;电流声、一些优美的音乐等。

  2、小鸟头饰若干;篮子、笑脸和哭脸若干。

  3、提供多种物品,如:打击乐器、书、纸、各种不锈钢餐具等。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小鸟飞》进场,感知大自然的声音。

  "今天天气真好,鸟妈妈想带鸟宝宝去森林玩好不好!"引出大自然的声音(鸟叫声,打雷声等)。

  (二)、感知身体发出的声音"森林里举办音乐会,要邀请鸟宝宝参加。但要考验鸟宝宝谁最能干,看看那个鸟宝宝能让身体发出好听的声音。"让幼儿大胆尝试并说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

  1、感应节奏x x x x

  2、请幼儿结合身体拍打出节奏

  (三)、感知物体的声音

  1、小鸟妈妈出示一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幼儿说说它能不能发出声音。

  2、请幼儿自由挑选物品,鼓励幼儿探索并大胆尝试如何让手上的物品发出声音。

  3、请幼儿结合物体拍打出节奏|xxx。

  4、小结:声音是通过振动而产生的。而自然界、物体和人本身都会发出声音。

  (三)、音乐游戏:《看谁的`耳朵最厉害》区分乐音与噪音。

  请幼儿静听一组声音,如果觉得好听的请举一个笑脸,如果不好听请举一个哭脸。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要举笑脸哭脸。

  教师小结:

  1、动听悦耳,让人感到舒服的声音叫乐音;刺耳难听,让人感到难受的声音叫噪音;让幼儿知道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在生活中应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

  2、让幼儿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噪音,引出"三轻"教育。(说话轻、走路轻、搬动物品轻)

  (四)、退场:邀请小鸟们拿起物品跟着鸟妈妈一起去参加声音的舞会结束。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2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近阶段我们开展了《离园倒计时》这一主题。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的小朋友既渴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小学生”,又舍不得离开幼儿园里亲爱的老师和同伴。在音乐教学方面,《友谊天长地久》就体现了珍惜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友谊天长地久》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比较大,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这次活动,我把重点定位在让幼儿感受歌曲中依依不舍的情感,初步学唱歌曲,难点定位在能较连贯地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欣赏并初步学唱歌曲,表达朋友间的眷恋情意。

  2.感受和体验歌曲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珍惜朋友友谊。

  重点难点:感受歌曲中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初步学唱。

  活动准备:歌曲《友谊地久天长》、PPT、字卡;认读过部分字词。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我们的友谊。

  小朋友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离开小朋友了。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二、听友谊的歌:体会歌曲的情意

  1.播放ppt,引导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歌词里说了些什么?唱的最多的是哪一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

  1.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背靠背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吧!还可以一边轻轻的哼唱,一边轻轻地跟着节奏摇摆我们的.身体。

  2.提问:听了这首歌,让你想起了在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做的哪些有趣的事?

  三、歌唱友谊。

  1.歌颂友谊的歌曲当然要唱给你的好朋友听,那你觉得我们在唱这首歌时,要注意什么?(有感情的唱,不要太快…)

  2.幼儿集体看着图谱初步完整学唱歌曲。

  四、告别时刻。

  友谊地久天长,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在最后相聚的日子里,你想怎样和你的朋友道别呢? (出示ppt)引导幼儿以握手、拥抱、拉勾、击掌、干杯等方式表现与好朋友道别的情景。

  五、延伸活动:友谊卡送给我的好朋友

  教师出示爱心卡,引导幼儿将卡片制作完整,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珍藏这段友谊。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3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皮影,舞蹈《俏夕阳》的光盘。大家在欣赏了这个节目后,为老奶奶和小朋友的表演喝彩,同时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组织了“快乐皮影人”的创造性韵律活动,以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化的表现,并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乐曲《快乐皮影人》是根据春节联欢晚会舞蹈节目《俏夕阳》的音乐改编而成的,幽默、滑稽,具有民族特色。由于原来的乐曲节奏较快,缺乏变化,不适合幼儿表现,因此我将乐曲改编为ABA结构,将B段乐曲的各乐句后半句处理成停止旋律并出现锣及木鱼的节奏型。为幼儿随乐创编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提供自由空间。由于幼儿对皮影戏缺少经验,活动前我让他们观看舞蹈《俏夕阳》和皮影馆的录像,让他们模仿图片上的皮影造型,操纵皮影人进行造型表演等,这些经验准备为幼儿创编造型提供了条件。另外,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动作已在第一课时完成,在这个活动中,我重点让幼儿尝试独立造型,并借助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变化方位,创编B段乐曲中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目标:

  1.理解并能用动作表现作品的ABA结构。

  2.能变化方位创编B段音乐中皮影人的各种造型动作。

  3.在音乐旋律停止、出现节奏型时,能够迅速控制自己的身体并做出有创意的造型。

  4.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产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准备:

  1.《快乐皮影人》音乐磁带,一块长白布,一盏太阳灯。

  2.幼儿观看过皮影表演以及皮影动画片,观看过舞蹈《俏夕阳》VCD,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3.熟悉A段音乐并探索过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各种动作。

  过程:

一、随A段音乐做“皮影人”排队进入活动室

  二、自主探索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一)欣赏B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1.欣赏B段音乐。

  师:听,喇叭吹起来了。皮影人要干什么了呢?仔细听。你觉得在这段乐曲中皮影人在干什么?

  幼:皮影人在跳舞。

  幼:皮影人在玩。

  幼:皮影人在摆造型。

  幼:好像在敲鼓。

  幼:皮影人在表演节目。

  幼:皮影人出场了。

  2.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各种样子。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把自己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表演,有的幼儿挥动双手表现皮影人在跳舞:有的幼儿双手十指上下摆动表现皮影人在敲鼓:有的幼儿滑稽地表演皮影人头和手向前一伸一缩的样子,并在音乐出现“镗”时停住,摆出一个造型……)

  3.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一个幼儿的造型。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小朋友的动作特别合拍,我们请他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该幼儿随着音乐表现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

  师:这位皮影人在表演什么?

  幼:在摆造型。

  师:你们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

  幼:造型动作特别好看。

  幼:他的造型动作和音乐很合拍。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在乐曲的什么时候停住摆造型的。

  (教师哼唱乐曲,该幼儿随着音乐再表演一遍。)

  幼:在音乐出现锣声的时候停住摆造型。

  幼:在音乐没有旋律、出现“镗”的时候。

  4.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

  师:现在请大家来试试,在乐曲出现“镗”的时候停住并摆造型。

  (幼儿边听B段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教师有意识地用体态语提醒幼儿在旋律停止、出现节奏X X X | 0 X X|时停住并摆造型。)

  师:现在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几名幼儿随着音乐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其余幼儿模仿他们的造型动作。)

  5.变化方位创编各种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师: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是站着造型的。除了站着造型,皮影人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蹲着。

  师:谁来试试蹲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蹲的造型。)

  师:谁再来摆个站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站的造型。)

  师:大家看这三个皮影人,一个是站着的,一个是半蹲的,一个是蹲着的,造型有高有低。

  (教师用手势请站立前倾的幼儿留下,其余两个幼儿回位。)

  师:大家看,他的造型是身子向前倾的。皮影人除了身体向前造型,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向后。

  幼:向上。

  幼:向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让他们上来分别展示身子向后、向上、向下的造型,并用夸张的动作加以模仿。)

  师:皮影人造型时身体方向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捕捉到一个幼儿的手臂是弯曲向下造型的。)

  师:瞧,他的手臂关节很灵活,是弯曲向下造型的。手臂除了向下造型,还可以向什么方向造型?

  幼:向上/向前/向后。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手臂弯曲向上、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除了手臂关节,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脚部关节。

  师: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和幼儿摆动脚尖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还可以利用什么部位的关节?

  幼:膝盖。

  幼:脖子。

  幼:手腕。

  幼:大胳膊。

  幼: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启发他们摆弄各个关节做出不同的造型。)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找个空位置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动作,注意运用身体的各个关节向不同方向造型。

  (幼儿自由摆造型,教师巡回指导,积极评价幼儿的动作。)

  6.随乐创编各种皮影人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要利用各个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播放四句乐曲,幼儿随乐造型。)

  7.合着音乐完整地创编B段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完整地合着音乐来玩一玩,注意要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儿合着B段音乐完整地创编造型动作。)

  (二)欣赏A’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师:皮影人的造型表演结束了,真精彩。现在皮影人准备回家了。

  (放A’段音乐,幼儿排成一排,合着音乐节奏做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三、游戏:快乐的皮影人

  1.师幼一起随音乐完整表现皮影人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玩一遍。请小朋友排成两排。每一位皮影人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出场动作。

  (幼儿完整地游戏一遍。)

  2.观看表演。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块长长的布,这块布加上灯光就是我们皮影人的小舞台了。刚才小朋友的造型很棒,有高有低,身体有向前也有向后的,还利用了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下面谁来试一试到小舞台上表演皮影戏?

  (四个幼儿上台表演。)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小朋友的影子特别好看,也特别有趣。这是因为他的动作幅度大,特别夸张(教师边评价边配上夸张的动作)。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表演一遍。

  (幼儿分组上台表演。)

  延伸活动: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皮影人的各种动作及合作造型。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4

  值此“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贯彻落实李忠新局长《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五节”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充分展示我镇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才华,让学生在艺术乐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的沟通交流,达到宣传学校,宣传教育的目的,经教育办研究,决定于xxxx年5月下旬举办小学、幼儿园音乐节(欢乐节)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二、活动时间:xxxx年5月下旬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1、以音乐活动为主,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声乐、器乐、曲艺、舞蹈、朗诵、课本剧等,辅之以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要做到师生同台,共度节日,要广泛发动全体师生参与,达到每个教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

  2、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届时邀请学生家长、社会代表参加,可邀请社会上有艺术特长的人员参加活动并进行才艺展示,给学生以熏陶,同时起到家校联谊,宣传学校,宣传白云教育的目的.。

  四、活动要求:

  1、各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2、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开好活动动员会,做好安排部署,适时调度,反复彩排,提高活动质量,将师生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切实起到宣传学校,宣传教育的目的。

  3、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对音乐节(欢乐节)活动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并将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4、各校要认真组织,收集整理艺术节活动的相关资料,并认真做好活动总结,及时将活动情况、图片上传教体网。

  5、各单位可于5月下旬择日开展活动,于活动前1-2天上交活动方案并通知教育办领导参加。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5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十分喜爱魔术表演,为此我选择了《魔术师圆舞曲》来设计、组织活动。这是一首三拍子的圆舞曲,为AAB结构,是比较清晰的主题再现性作品。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很容易通过动作体会两段歌曲的不同性质以及乐段的变化。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三个活动目标,其重点是感受音乐的节奏,能随音乐完整表演魔术师变魔术的过程。经过分析,我觉得该活动的难点是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在进行完整表演的基础上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环节一,以提问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的经验,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环节二,通过让幼儿观看魔术师的表演和简单形象的图谱,理解音乐的结构。环节三,增强幼儿的听觉感受。在活动中,整理帽子的音乐是音乐结构变化的关键,变出花的音乐明显区别于A段。教师通过游戏的口吻让幼儿找到音乐的关键之处和乐段之间的差异。环节四、五,完整练习,进行表演。这个环节需要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整个表演的过程就是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环节六,在完整表演的基础上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这个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可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尽情表现,同伴相互学习也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目标:

  1.感受乐曲的三拍子节奏和AAB的结构。

  2.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表现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3.体验与教师、同伴一起表演变魔术的乐趣。

  准备:

  1.音乐,帽子(里面粘好拉花)。

  2.幼儿观看一些魔术表演,感受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过程:

 一、谈话:我看过的魔术表演

  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怎么样的?

  幼:我在电视里看到过,本来一个硬币在一个杯子里,魔术师一变就到另一个杯子里去了。

  幼:我看到有一个活人躺在箱子里被魔术师变没了。

  幼:我看到魔术师拿了顶帽子,从帽子里一会儿变出花,一会儿变出鸽子,一会儿变出糖。

  师(小结):魔术表演很神奇。魔术师有很多道具。在不同的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教师回应幼儿时,尽可能引导幼儿回忆魔术师施魔法的不同方法,为创编动作作铺垫。)

  二、视觉感受:魔术师做了什么

  1.完整欣赏教师随乐表演的魔术,初步感受音乐性质和肢体动作。

  师:刚才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请你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幼:把帽子戴在头上,转来转去。

  师:整理帽子。

  幼:把花拉出来。

  师:从帽子里变出了花。

  幼:用手在空中抓了几下放到帽子里。

  师:施魔法。

  幼:把帽子翻过来,翻过去。

  师:让观众检查帽子。

  (根据幼儿的回答,师幼一起练习个别幼儿所表现的动作3~4次。)

  师(小结):原来魔术师做了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变花、谢幕等动作。(教师边说边出示图谱。)

  2.再次完整欣赏魔术表演,初步理解乐曲的AAB结构。

  师:请再看一次魔术表演,你能看出魔术师变了几次才把花变出来吗?

  幼:变了两次。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魔术师给我们检查了两遍帽子。

  幼:因为魔术师抓了一次魔法到帽子里,可是没有变出来,后面又抓了一次魔法,这次就变出来了。所以,是变了两次把花变出来的。

  幼:我是看图片的,前面的两遍是一模一样的,第二遍以后就变出花了。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魔术师需要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两次才能把花变出来。(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看图谱。)

  三、听觉感受:魔术师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动作

  1.交代任务3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名小小魔术师,也来表演这个变花的魔术。要做好魔术师有一个小小的秘诀,请你们找一找音乐中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听到变花的音乐就挥挥手。

  四、完整练习:学做魔术师

  师:你们都已经学会了这两个秘诀,现在就请你们来当魔术师。

  1.跟着音乐和教师一起完整表演,注意倾听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看图谱,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尝试随乐完整表现。

  五、综合表现:我是小小魔术师

  运用魔术帽,跟着音乐完整表现魔术师变魔术的情境,准确地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师:现在我们要用上魔术帽了,你们知道帽子里的秘密吗?(教师示范如何将魔术帽里的拉花拉出来)。拿到帽子后,自己先试一试能不能很快地将花拉出来。

  六、创编活动:设计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

  1.创编施魔法的动作。

  师:刚才你们说看到过很多不同的魔术表演,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刚才用了用手抓、放的魔法,还有其他施魔法的方法吗?请你们来试一试、做一做。

  幼:用嘴将魔法吹进帽子里。

  幼:把帽子翻过来,用手把魔法压进去。

  幼:用手指当魔术棒,把魔法转进去。

  (幼儿回答后,教师将他们的动作进行提升,转化成三拍子的动作让他们学习。)

  2.用自己创编的施魔法动作完整随乐表演。

  延伸活动:

  1.可进行第二课时,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2.可选取两至三种乐器进行打击乐的活动。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

  2、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锣、小鼓若干;音乐;

  2、有玩小锣、小鼓的经验。

  活动要点:

一、引出主题:

  说说我们怎样庆祝新年?在新年里小朋友们会干什么?

  二、玩锣鼓:

  出示锣鼓,提问:这是什么?怎么玩?

  以“咚咚锵”的旋律为背景音乐。

  1、请幼儿个别幼儿上来敲敲小鼓。

  2、两人自由结对地进行敲打。

  3、幼儿边玩边念儿歌。

  三、学唱歌曲:

  1、跟着老师敲出的节奏进行念儿歌

  2、幼儿拍出节奏

  3、随歌曲音乐,用拍腿和跺脚来表示锣和鼓的节奏。

  4、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跟着老师欢快的演唱。

  还可以分成小鼓、小锣两组进行演唱。

  5、表现歌曲,体验过节的快乐。

  (鼓励幼儿边唱边模仿敲锣打鼓的.动作)

  活动提示:

  1、活动之前有玩锣鼓的经验,会正确的敲打方法。

  2、在会唱歌曲后,随歌曲按节拍分别敲打小锣、小鼓或合奏。

  3、可以在活动区内创设,听音乐,打出节奏。

  附歌曲:

  咚咚锵

  (甲)我敲小鼓咚咚,(乙)我敲小锣锵锵,(齐)咱们两个

  312∣36∣36∣3633∣60|▏

  ˙˙˙˙

  一起敲,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7

  一 活动背景:

  舞蹈活动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朋友舞》这首歌曲节奏鲜明、情绪活泼欢快,用它来表现欢快的集体舞蹈动作较为合适。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学习舞蹈动作,又可以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技能,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陶冶个性。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二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 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交替步,初步学习在“圈上”做有节奏的身体动作。

  (评析:本活动在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复习交替步。“圈上”是指在排成圆圈队形的前提下,舞者面对自己前面舞伴的后背所处的个人空间状态。)

  2 继续学习双圈舞交换舞伴的方法及规则,初步能在间奏音乐时间内做好交换舞伴的动作。

  评析:由于本活动没有把创造性学习作为重点要求,所以教师将学习双圈舞的舞伴交换动作作为本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3 “圈上”行进时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步伐,能初步与旁边舞伴保持一致的动作。

  (评析:在“圈上”行进状态下跳双圈舞时,既要保持好前后距离,又要注意左右一致的要求,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有力的挑战,但在有效方法的引导下,幼儿一般是可以做到的。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已会唱歌曲。

  2 幼儿已学过交替步,并已初步掌握歌曲前四句的舞蹈动作。

  (三)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前四句的舞蹈动作。

  1 让我们听者音乐到美丽的港湾和牧场上散步去吧。

  2 听音乐复习歌曲前四句的舞蹈动作,提醒幼儿做交替时要先出右脚,唱到“路,嘿”是要拍两下手。

  二 感受乐曲后四句的旋律,学习舞蹈动作。

  1 小朋友来到牧场做起了游戏。你们看小朋友是怎样玩的?

  2 全体幼儿面对圆心呈单圈状,男孩和女孩间隔而站。教师站在圆圈上做示范动作:叉腰——拍肩——上举——扭胯——拍头——拍肩——叉腰——扭胯,每处各拍两下。

  3 教师帮助幼儿明确上述动作的顺序,并带领幼儿边喊口令(如腰腰——肩肩——上上——扭一扭——头头——肩肩——腰腰——扭一扭)边学习动作,提醒幼儿注意动作的合拍与连贯。

  (评析: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喊口令这一方法很好,既暗示了动作,又强化了节奏,增强了音乐气氛和游戏气氛。)

  4 在不提示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听乐曲的后四句把动作连贯起来做一遍。

  (评析:应该这样。因为逐步减少提示和暗示,能增强幼儿独立再现动作的能力。)

  5 帮助幼儿明确,在圈上行进时,迅速站到各自舞伴的旁边变成双圈的动作;要求幼儿在唱到“路,嘿”的时候,拍手并迅速站到舞伴的旁边。

  (评析:这种表示变换动作的“标志”对幼儿很重要,如果教师能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这一“标志”则更好。)

  三 感受间奏乐曲,学习交换舞伴的动作。

  1 在圆圈上交换舞伴时,要求男孩双手叉腰站在圈上不动,女孩用右手指着下一个舞伴,并向右走到心舞伴面前。

  2 反复练习两遍后,请男孩、女孩听着音乐边拍手边做交换舞伴的动作。

  (评析:采用这种方式:既用右手指着下一个舞伴。能有效地加强幼儿对下一个行动目标的认识,使幼儿明确自己的下一个舞伴是谁。)

  四 跟着音乐完整地挑集体舞。

  1 教师用语言或动作提示幼儿注意动作变化之处、如转身面对朋友、交换舞伴等,并注意动作的合拍、协调。

  2 提示每个幼儿注意行进间要与旁边同伴保持一致的步伐,与前面同伴保持一定的间距。

  (评析:以上提示往往是不可少的。)

  四 活动评价

  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和技能出发,匹配节奏鲜明、情绪活泼欢快的歌曲,让幼儿在音乐中复习交替步,并初步能在间奏音乐时间内做好交换舞伴的.动作。

  在让幼儿感受乐曲后四句的旋律,学习舞蹈动作时,而是让幼儿大胆想象出叉腰、拍肩、扭胯等一系完玩的样子,并用有节奏的喊口令方法,既暗示了动作,又强化了幼儿节奏感,增强了音乐气氛和游戏气氛。

  活动中注重结合幼儿原有经验和主动感知过程,鼓励幼儿听音乐做转身面对朋友,交换舞伴的动作。活动过程步骤分明,层次清晰,动作指导重点突出,不仅让幼儿掌握了交替步及跳双圈舞的动作技能,而且渗透了创造力、合作性等素质的培养。整个活动灵活有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幼儿的积极性高。如果活动的设计能进一步根据幼儿的发展层次设计不同的指导方法,目标的表达上涵盖再广些,设计将会更为完美。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8

  活动内容:音乐

  欣赏:瑶族舞曲(大班)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

  2.听辩乐曲的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的不同用相应协调的动作表现出来。

  3.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感受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相关舞蹈动作的经验学习。有乐器演奏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自制PPT、葫芦丝、音符图谱、三角铁、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国庆节好多小朋友都去外地玩了。有去浙江龙游石窟的,有去江苏南通的,还有去湖南长沙的。我们的中国真大呀!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

  今天老师要带你去一个感受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呢?一起来看一看哦!

  二、观察PPT、欣赏音乐,感知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一遍,教师根据音乐的乐段进行相应的语言描述,帮助幼儿欣赏感知音乐。

  2.出示葫芦丝,教师吹奏一段《瑶族舞曲》的旋律,感知葫芦丝的音色美。知道这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

  3.欣赏A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柔和美。

  4.欣赏B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欢快美。

  5.欣赏第三段音乐,听辨第三段和第二段的区别。感知音乐ABA的结构形式。

  三、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

  1.听A段音乐,根据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动作。

  2.听B段音乐,根据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动作。

  3.听第三段音乐,根据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动作。

  4.完整跟音乐进行动作的表演。

  四、选择合适的乐器,尝试进行配器演奏。

  1.选择适合A段音乐的乐器,并根据图谱进行演奏。

  2.选择适合B段音乐的乐器,并根据图谱进行演奏。

  3.尝试进行跟音乐合奏。

  五、集体合作表演,结束活动。

  幼儿集体进行合作表演,结束活动。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么美的《瑶族舞曲》,以后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瑶族做客呀!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表演区跟着《瑶族舞曲》的音乐表演舞蹈和乐器演奏。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分享学习。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9

  幼儿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和打击乐活动。在主题背景下,我们已尝试着将唱唱演演、肢体造型的表现、听赏音乐的基本要素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于主题内容之中,而对打击乐演奏这一领域的触碰显得很荒芜,往往怕受到其技能要求、单一模仿等多方面因素的束缚而不敢直面。那么,在二期课改的今天,幼儿打击乐活动如何才能与主题内容自然的整合?如何使幼儿获得更均衡的音乐要素呢?这一连串的困惑引发了我在实践中的思考……

  在主题“我的动物朋友”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身边许多大大小小可爱的动物。很偶发的,有一天一只蜜蜂突然闯入了活动室,孩子们从害怕蜜蜂到关注蜜蜂的一连串趣事引发了孩子们对蜜蜂的好奇。与此同时,当孩子们在“叮当屋”随意玩弄串铃时,我惊奇地发现串铃摇动时的声音很象小蜜蜂飞来飞去时的“嗡嗡”声。由此,我就试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在充满音乐的情境中展开了大象与小蜜蜂之间的演奏游戏。同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我还隐性地投放了多音滚筒、大鼓这两种乐器,使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乐器带来的奇妙声响!在音乐活动“大象与小蜜蜂”的选材、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我对二期课改背景下的幼儿音乐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给予音乐教育目标以新的定位

  以往的'音乐教育大多注重“成品”的灌输,以功利性的追求为目标,希望见到立竿见影的、即时的效果。而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的价值则是以幼儿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目标,追求的是长远的效应。渐渐地我们认识到幼儿发展的所有方面都是有关联的,每个幼儿都是有自己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独特个体,因此不能只靠一个预定的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幼儿完成同一项任务。就如: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蜜蜂》,以往我们很可能将目标定位于掌握串铃的正确演奏方法。但现在,我们更多考虑的却是:在活动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我的感受是:在主题背景下的学习,幼儿不但了解了串铃独特的声音和它的演奏方法,更在有趣的音乐故事情境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用串铃表现小蜜蜂的快乐之情,这些才是难能可贵的。

  二、给予音乐教育内容以新的来源

  以往的音乐教育内容往往都是老师根据教材预设的,虽然有时也能根据季节、节日等进行选材,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与幼儿的实际需要相脱节。而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却是从幼儿生活中选择的内容,是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的,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的所在。但又面临新的困惑:由于主题内容的限制,可供教师选择的音乐作品很有局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与主题内容相吻合的音乐作品,不是音乐旋律不美,就是不符合幼儿的本年龄阶段的能力特点。怎么办呢?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是多元的,因此也应有着更为广泛的来源。它可以是现成的社会上的流行歌曲、广告歌曲,也可以运用一些不同国家、地区的素材,更可以是老师改编或创编的教材。根据主题的内容和幼儿的需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大胆取舍,合理地使用教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播放录象)

  三、给予音乐教育教学以新的方法

  以往的音乐活动我们大多运用的是示范法、讲解法。幼儿的学也只是单一的模仿。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幼儿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教就无所适从的现象。在实践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再也不是喊喊口头,也并非纸上谈兵了,它必须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来落实、来完成。在所研究的整合性幼儿音乐活动中,我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情境激趣法、欣赏操作法、探索发现法、感受体验法、合作表现法等等。例如:整合性音乐活动“大象和蜜蜂”……(媒体讲解)

  不难看出,这个活动中我是将情境激趣法、感受体验法与探索发现法结合运用的。其中有老师的语言支持,而更多的是幼儿自主的感受与表现。所以,在一个活动中我们强调各种方法的有效整合,而不是单一的运用某一种方法。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永远探究不完,永远挖掘不完的技术。二期课改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重新认识和定位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心变新”:将新教材烂熟与心,在使用教材时要有创新,选准角度,突出新意,“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体现自己独到的看法,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其不断转化为“幼儿的课程”。如何使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不仅有别于以往的学科活动并体现出当今的整合教育理念,我们惟有继续探究。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0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和休止符的节奏,能边唱边与同伴开展“搭高楼"的游戏。(重点)

  2.能判断输赢,并大胆创编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说唱节奏。(难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玩躲闪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玩模仿动作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发音练习,学唱并用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

  1.教师与幼儿运用分句模唱的方式,学唱“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掌握附点及空拍节奏。

  2.教师完整示范,幼儿学唱此乐句,引导幼儿倾听并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习完整演唱并表现搭高楼的方法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提问:歌曲中除了唱到哩哩哩、恰恰恰,还唱了什么?是怎样数高楼的?

  什么是层层叠叠?我们怎样用小手来表现层层叠叠的高楼?

  2.教师选择幼儿有代表性的搭高楼的方法,带领幼儿边学说念白部分边用动作表现,掌握歌词及节奏。

  3.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完整演唱歌曲边有节奏地做动作。

  根据幼儿演唱过程中的问题,重点引导幼儿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及边说念白边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

  掌握同伴合作搭高楼的方法,并边唱歌曲边开展游戏

  1.两名教师示范搭高楼的方法。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高楼的?什么时候拍伙伴的手?

  2.教师与一名幼儿互动尝试搭高楼的方法。

  强调规则:用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的手,拍到就赢了;没拍到时躲闪成功的`小朋友就赢了。

  3.请两名幼儿示范游戏,同伴评价,再次明确游戏规则。

  4.幼儿两人一组,边说边有节奏地练习搭高楼的方法。

  5.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合作玩搭高楼的游戏。

  (1)幼儿坐在座位上玩游戏,教师重点评价演唱是否清晰及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做动作、配合游戏的情况。

  (2)幼儿围成里外圈开展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交换游戏伙伴的方法:里圈的小朋友听到前奏时,边走边拍手按逆时针走到下一个同伴面前继续游戏。

  丰富游戏玩法,同伴合作边唱边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幼儿观察并伴唱。

  提问:我们的游戏有什么变化?

  小结:谁赢了谁就做带头人,创编新的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另外一名小朋友学他一起做。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唱词,并请个别幼儿分享、带领同伴练习创编的动作。

  3.幼儿边演唱歌曲边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师重点评价幼儿的演唱情况及两人游戏时分辨输赢创编动作的情况,提醒幼儿按节奏换游戏伙伴循环开展游戏。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音乐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活动评析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依据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的理念和《纲要》中“在音乐等艺术活动中,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然、真切地表现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等思想,本活动采用“歌唱活动从动作开始”的设计思路,将活动设计为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使幼儿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在无痕的学习中学会演唱。

  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

  本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玩中学,在游戏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获得新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采用“难点前置法”,巧妙地将“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引导幼儿边演唱边做动作,体验演唱的乐趣。其次,教师将歌曲《数高楼》中的念白部分设计为同伴“拍手躲闪”游戏,并在念白“层层叠叠是高楼”之后加入一段间奏12.435l111 |,为幼儿提供了演唱和判断输赢、创编动作的时间。由于演唱歌曲是开展游戏的需要,因此吸引着幼儿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地演唱,使传统教唱的音乐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学,在创编动作中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美国教师约翰·马丁·费尔拉德提出:应该关注儿童的自然游戏中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发明自己的身体动作边游戏边唱歌,在动作中感知音乐的节奏,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迁移个人经验创编动作——分享、吸纳同伴动作——独立、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积累和丰富幼儿动作经验,使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教师既要敏锐捕捉幼儿富有个性和趣味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分享个体经验,并适时、适宜地给予提升,又要关注创编、表现有困难的幼儿,不断提升幼儿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学,在同伴交往中体验游戏的愉悦

  音乐是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手段。活动中依据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设置两人搭高楼的游戏情境,以同伴游戏贯穿活动始终,使幼儿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请、回应的快乐和满足,在高密度的互动中增加幼儿互相观察、互相欣赏、共同合作的机会。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同伴游戏设置为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幼儿面对面玩游戏,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楼、正确判断输赢等基本游戏规则;第二个层次为双圆交换同伴玩游戏,队形的变换增强了同伴交往的广度和密度,体验到与不同伙伴开展游戏的乐趣;第三个层次为同伴模仿游戏,幼儿根据游戏结果快速确定创编者与模仿者的角色,赢者即兴创编动作,同伴则跟随模仿,使同伴间不断获得合作掌控游戏、创新不同动作的成功体验。

  附:游戏玩法

  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适宜动作,引导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在念白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时,两人边念歌词边按节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压手背做搭高楼的动作;当念到“层层叠叠是高楼”的“楼”时,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为赢,如果没有拍到,快速躲闪成功的幼儿为赢。赢的幼儿要创编念白之后的“哩哩哩、恰恰恰”乐句的动作,输者进行模仿,同伴继续游戏。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学习用轻快的歌声表现蜜蜂可爱的形象。

  2、体验与教师接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事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到来,寻找春天的秘密。并使幼儿置身于春天的环境中。

  2、实物准备:迎春花、教育挂图《迎春花》

  活动指导:

  一、律动入室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做动作进行律动入室。

  二、综合训练

  1、连声训练

  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要求幼儿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节奏训练

  A、XX XX XX X | XX XX X —|

  B、XXXX| XXX —|

  三、学习新歌

  1、激趣引题:

  (出示迎春花)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向幼儿简单介绍迎春花的名称、颜色、大小及花瓣的形状。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一边,幼儿欣赏。

  3、幼儿学习歌词,幼儿学看图谱熟记歌词。

  4、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教师重点指导“开在 大路 旁”和“蜜蜂 嗡嗡 唱”这两句,因为这句歌词以2和4为主,音较不稳定

  5、教师弹琴,幼儿演唱歌曲。

  四、处理歌曲,进行歌表演

  让幼儿为歌曲自由编动作进行歌表演,鼓励编得较好的幼儿,并将幼儿所编的动作串起来供大家学习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由编组进行表演并进行比赛

  活动反思:

  迎春花,春天来临的最基本的象征,在孩子们的眼里,迎春花又象是春天的使者悄悄地开放,美丽但不娇艳。《迎春花》这首歌曲篇幅短小,但旋律较多变化,再加上用了2和4的音调使整首歌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有些幼儿唱不准4的音,因此我在“开在 大路 旁”和“蜜蜂 嗡嗡 唱”这两句加大练习的力度,使幼儿较快的学会了唱准这两句歌词。另外再将歌曲进行歌表演,使得这首歌曲更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及身体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木偶小猫、老鼠。小猫头饰2~3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运用身体语言和声音进行表达。

  1、音乐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播放录音,幼儿完整欣赏演唱。

  3、引导幼儿创编无意义身体动作,集体练习2~3次。

  “除了动作,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为它伴奏?”

  4、引导幼儿创编无意义音节,集体练习2~3次。

  “除了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为它伴奏?”

  (二)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1、教师操作木偶清唱。

  “这首好听的曲子还能唱成一首好听的歌,想听吗?”

  提问:这首歌唱的是谁的故事?

  笃笃笃,笃笃笃是谁在敲门?

  一敲敲到了谁的家?

  一只一只小老鼠听到小猫的声音怎么做?怎么叫?

  2、幼儿合伴奏朗诵两次。

  “我们一起把小猫敲门的故事说一说吧!”

  3、木偶表演,边学唱歌曲两次。“我们一起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唱出来吧!”

  (三)游戏“小猫敲门”。

  玩法:“老鼠”在圈中自由的边唱边模仿老鼠偷吃东西的样子。扮演猫的幼儿在圈外绕圆边唱边走。唱到“命”字时,猫入圈中捉老鼠,老鼠嘴里喊“救命”并赶快逃回自己的`位置。

  1、教师当老猫进行游戏两次。

  2、请一名幼儿当小猫进行游戏两次。

  3、结束:让我们都来当神气活现的小猫,去找找哪里还有偷吃东西的老鼠。(唱《大猫和小猫》出教室)

  幼儿园音乐启蒙活动方案4

  目标:

  1.冶邑分辨乐段,根据乐段的变化做相应的动作。

  2.能与同伴自由结伴,分角色进行韵律活动,感受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

  选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过的、需要结伴进行的韵律活动。此处以《小熊和小鸟》为例。将该音乐作品配上提示语录制成音频资料,保存在u盘中。

  音乐开始前的提示语:小熊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请你也找一位好朋友,和他/她一起玩《小熊和小鸟》的游戏吧!

  玩法说明:

  幼儿两两结伴,分配好角色后在提示语的引导下随乐进行律动。一遍表演结束后,可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动作说明:

  Aa段:“小熊”一拍一下地做走路动作,“小鸟”蹲下做睡觉状。

  Ab、Ac段:“小鸟”边踩着小碎步边做飞翔的动作,“小熊”保持不动。

  Ba段:“小熊”和“小鸟”结伴自由舞蹈。

  Bb段:“小熊”和“小鸟”各自回家。

  指导要点:

  1.幼儿听辨乐段做动作若有一定困难,教师不要急于介入,可引导幼儿多听几遍,在乐段变化的地方适当提示幼儿注意倾听。

  2.如果幼儿在合作表演中彼此有眼神的交流、姿态上的配合,教师可适时鼓励、肯定。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3

  活动预设目标:

  1. 初步了解音乐AB的结构,能做“挠痒痒”、“跑来跑去”的动作。

  2. 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自己的经验创编不同树干的造型和树叶抖动的样子。

  3. 感受与同伴身体接触、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策略

  1.观察“痒痒树”,引发幼儿兴趣。

  “瞧,这棵树,猜猜它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用逗乐的神态呵痒痒树,并向幼儿介绍树的名字。

  3.讲述音乐故事:“痒痒树”。

  4. 区分AB段音乐,随A段音乐做“挠痒痒”动作,随B段音乐做跑的动作。

  “听,这是小猴在干嘛?”

  5.创编树干不同的造型。

  “我也要来找痒痒树,在那里?”

  “看,谁的树干和别人不一样?”

  6.随音乐完整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与同伴、教师互动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痒痒树好玩吗?你们想不想到痒痒树林去玩一玩?”

  媒体呈现

  1.场景一:出现一棵树。

  2.场景二:痒痒树抖动叶子。

  3.场景三:“痒痒树”的故事。

  4.分段音乐。

  5.完整音乐。

  儿童学习策略

  1.观察树木,在老师的`提问引导下,发挥想象,并能大胆讲述。

  2.看老师呵痒痒树,感受痒痒树的有趣。

  3.听故事幼儿掌握音乐结构。

  4.听音乐感受音乐不同风格,区分出“挠痒痒”“跑来跑去”的音乐。

  5.模仿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创编,并掌握游戏规则。

  6.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与同伴、老师合作游戏进一步了解音乐性质。

  过程反思

  1.通过痒痒树的呈现和语言刺激,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通过拟声词和老师的神态引发幼儿对痒痒树的兴趣,知道痒痒树名称,了解其特点。

  3.通过故事的情境,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结构,在第二段故事中加入音乐,让幼儿感受AB段音乐不同的旋律。

  4.通过之前的动画和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区分,并做动作。(开始在座位上练习,让幼儿先在较稳定的氛围下进行练习)。

  5.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教师的语言启发,激发幼儿创编出不同的树干造型。

  6.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带领幼儿多次进行游戏,并掌握游戏规则。(开始让个别幼儿玩游戏,教师注意纠正、检查反馈,针对幼儿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控,然后与同伴老师游戏,感受愉悦的心情。)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4

  设计思路

  在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搜集了一些民族舞曲和舞蹈道具,我把它们投放到了表演区。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红绸很感兴趣,经常边听音乐边拿着红绸舞蹈,但播放的乐曲多数是我们曾欣赏过的《啤酒桶波尔卡》、《狮王进行曲》等西洋乐曲,很少播放民族乐曲。通过和孩子们的谈话,我了解到这是因为他们对欣赏过的乐曲非常熟悉,觉得更好表演。为了满足孩子们表演的需求,使他们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同时也为了使他们感受民族舞曲的风格,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乐曲带来的愉悦体验,从而更多角度地了解祖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我设计了《红绸舞》活动。

  活动一音乐欣赏《红绸舞》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喜爱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乐曲中热烈欢腾的气氛。

  2.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3.能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

  活动准备

  1.磁板一块。

  2.彩笔、画纸人手一份。

  3.录音机、磁带。

  4.在过渡环节播放《红绸舞》。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师:刚才这首乐曲听起来怎么样?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完整欣赏乐曲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从开始到结尾旋律是一样的吗?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3.分段欣赏,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

  师:我们再欣赏一遍乐曲。

  (1)欣赏第一段并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是快还是慢?

  (2)欣赏第二段并提问:这一段乐曲和第一段乐曲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3)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乐曲和第几段乐曲一样?

  (4)分段欣赏完,请幼儿用符号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要求旋律相近的两段要用相同的符号表示,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

  (5)分享、交流自己的画并贴到磁板上。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告诉幼儿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红绸舞》,并引导幼儿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热闹气氛;乐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旋律基本相同。

  活动二舞蹈创编《红绸舞》

  活动由来

  在第一次活动后,孩子们对民族乐曲有了极高的兴趣,但他们的表演只是停留在听着乐曲随意地表现。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渐渐地消退了,有时甚至拿着红绸互相打闹。为了丰富幼儿的舞蹈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表现,我觉得首先应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乐曲《红绸舞》的旋律特点,并对舞蹈道具红绸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红绸是中国民间舞蹈的常用道具,它能够很好地诠释人们在欢乐、重大的场合中的喜悦心情),使他们了解并喜爱民族民间舞蹈。

  活动目标

  1.在充分感知乐曲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舞蹈道具红绸的特色。

  2.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3.初步尝试舞蹈创编,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民族舞步十字步。

  2.红绸每人一条。

  3.多媒体设备一套及舞蹈《红绸舞》光盘,歌曲《闪烁的小星》节奏谱。

  活动过程

  1.出示节奏谱,进行声势练习《闪烁的小星》。

  2.进一步欣赏民族舞曲《红绸舞》,幼儿可跟随舞曲做动作。

  3.出示红绸,鼓励幼儿自由舞弄红绸,感知红绸的特性,并讲述自己的感受。

  4.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舞蹈创编。

  (1)创设情景,引入主题,播放视频《红绸舞》。

  (2)经验交流。

  师:叔叔阿姨们是怎么舞绸子的?你觉得我们刚才看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可以配合什么舞步?

  (3)幼儿跟随音乐,自主探究。

  (4)引导幼儿重点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师:听了这段乐曲有什么感受?(旋律一会高,一会低)你想做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舞曲中对话部分的旋律特点。

  5.两组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创编的舞蹈。

  活动延伸

  1.运用绘画方式将自己第一次创编舞蹈的情景及感受表达出来,并张贴在墙饰上。

  2.利用活动室里的大塑胶垫板辅助幼儿练习。

  (1)在四个角上用数字标上秧歌十字步步伐的先后顺序。

  (2)只在垫板中心标上十字标记,提高难度。

  活动三小小舞台秀出风采

  活动由来

  有了前两次活动的经验,孩子们已经能很好地利用红绸进行舞蹈创编。但由于表演区和建筑区挨得很近,又没有明显的场地划分,因此表演区的孩子经常由于表演太投入而影响到建筑区孩子的活动,两个区的孩子为此发生了冲突。于是我把这一问题抛给孩子们,请他们想办法来解决。之前,我班曾开展过童话表演活动,孩子们有布置舞台的前期经验,因此很快想出了办法布置一个小舞台,表演区的小朋友可以在舞台中表演。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制作活动,能根据乐曲展现的风格特征进行舞台设计。

  2.能根据计划选用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3.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

  活动材料

  1.废旧材料若干,如一次性餐盘、吸管、布头等,按类摆放。

  2.胶带、颜料等辅助材料。

  3.幼儿自己收集的材料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舞台图片,布置在墙饰中。

  活动过程

  1.讨论:《红绸舞》是一首怎样的乐曲?(欢快、喜庆,人们在庆祝丰收和节日时演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布置舞台?舞台布置包括哪些部分?

  2.丰富幼儿经验,引发其创作欲望。

  (1)通过谈话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如,如何确定舞台中心,并进行舞台前后左右的对称及放射性布局。

  (2)引导幼儿发现舞台布置的民族特色(稻穗等图案代表丰收,红灯笼、窗花等体现喜庆)。

  (3)根据乐曲展现的民族风格特征,确定我班小舞台的设计方案。

  3.说一说自己的计划:你想完成舞台布置的哪一部分?你想跟谁合作?鼓励幼儿根据需要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

  4.幼儿依据自己的计划,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活动,教师注意观察,适时帮助和指导有需求的幼儿(对于有需求的幼儿,教师运用提示、查找资料、示范及伙伴之间的经验借鉴等方法支持幼儿的活动)。

  5.教师协助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小舞台。

  6.幼儿在布置好的小舞台上听乐曲自由表演《红绸舞》。

  活动反思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我班幼儿充分了解和感受了民族音乐的快乐情绪以及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充分体验了彩绸飞舞的热闹情景,为幼儿了解并喜爱民族民间舞蹈,进而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和问题,在充分考虑幼儿原有经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适时通过提供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体验到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快乐。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5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有趣的生日晚会》。

  2、物质准备:《狮王进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狮王头像一个、披巾一条、小号4个、小鼓4个、鼓锤8根、大鼓一付、地毯一条、孔雀、长颈鹿、眼睛蛇等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创编神气、害怕、高兴三种个性化动

  师:昨天老师给你们讲了什么故事?

  幼儿:有趣的生日晚会。

  师:谁过生日?

  幼儿:狮子王。

  师:狮子是森林,它长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表现狮子神气的样子?(引导幼儿表现“神气”)

  师:小动物听到狮子王的吼叫心里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害怕?(引导幼儿表现“吼叫”和“害怕”)

  师:狮子王告诉小动物今天是自己生日,不吃小动物了,小动物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高兴?(引导幼儿表现“高兴”)

  2、完整欣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2)出示图谱,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

  提问:什么地方象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象狮子在走路?什么地方象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象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迎接、走路、吼叫、表演)。

  (3)看图谱做声势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象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乐器—哒哒哒、鼓—1234567、脚步—走路、吼叫、舞蹈—拍手)。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

  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表现兴奋与激动?(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出弹钢琴、敲鼓、吹笛、弹手风琴等动作欢迎狮子王的到来)

  (2)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

  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摸样)

  (3)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

  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

  (4)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幼儿纷纷表演了孔雀展翅、眼镜蛇在扭动、大象猴子在舞蹈等等)。

  4、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表演。

  (1)完整欣赏,边听边用动作来讲述这个故事,将动作和音乐匹配起来

  (2)幼儿扮演角色表演,要求幼儿注意表情,不和别人碰撞。

  (不断提醒幼儿把刚才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

  5、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玩法。

  提问:当狮子王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忍不住又大吼一声小动物会怎样?(“又都跑了”、“吓得一动不动”“晕到了”“躲起来”等)。

  (2)请一幼儿扮演狮子王其他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鼓励大胆、大方表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但在活动中我思考着几个问题,如

  (1)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

  (2)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